笔趣阁 - 玄幻小说 - 勉强科举日常在线阅读 - 勉强科举日常 第7节

勉强科举日常 第7节

    终于方老秀才考刘勤书考得尽了兴,想起来自家孙子,叫方瑾过去。

    方瑜这下终于摆脱了方瑾的撩闲,十分开心地围观起类似家里亲戚来了逼熊孩子表演节目的戏码。

    方瑾被自家爷爷管得严,脑子又是聪明的,所以功课上还算扎实,除了个别的地方有点磕绊,大部分问题都可以对答如流。

    刘秀原见先生的孙子如此出息,自然是将肚里的百般好话掏出,夸奖之语不绝如缕,让方老秀才很是骄傲开怀。

    方瑜对考胜归来的破小孩很是无语,明明学得很好,为什么考前还要抓着他絮絮念,真的是个好烦人的小破孩啊。

    方老秀才乐完后,对学生说:“瑾哥的功课还算可以,不过比不上勤书的刻苦努力,我家瑜哥却是个天赋异禀又知上进的好孩子。”

    “先生家的瑾哥已经是同龄幼子中的良才美玉了,没想到您的族中后辈还有好苗子,这可真是多亏了先生您慧眼识英才,又耐心地因材施教。”刘秀原知道先生是个有一说一的人,因而对方瑜十分看好,笑着说:“诗既亡,春秋作。”

    方瑜见刘秀才示意他往后背,便笔直站好,不急不缓地继续背着,直到刘秀才叫停。之后刘秀才问了几个典故含义,又考了他对原文意思的理解。

    “先生的孙子辈果然不凡,瑾哥和瑜哥个个都是人中龙凤。”刘秀原先生把两个孩子一起夸,又对方老太太笑着说:“老夫人好福气,您这孙子以后肯定能光宗耀祖的。”

    “谢刘秀才的吉言,都是大哥教得好,要不然我们一普通农家的孩子哪有这么早就能读书认字的。”方老太太在席上一直不敢多说话,她一个乡下婆子也没多少见识,能到县上秀才先生家做客也是托大伯子的福,方老太太很有自知之明,因此在为数不多的话里也要带着对大伯子的感谢和夸赞。

    方瑜在一旁乖乖站着,看大人们愉快地互相夸,以为今儿的表演节目算是完成了。可没想到,两个卫朝的秀才十分喜欢以文会友,又让下人搬来书桌和笔墨纸砚,现场做了两首诗,又誊写下来细细鉴赏。

    这自然又是一场大型互夸现场。方瑜看两个正宗古代老书生作诗写字,还能算得上是看个新鲜。可方瑾却是觉得无趣极了,外加上早上赶路的疲乏和饱足的肚子,靠着叔奶奶打了个哈欠,没一会儿就眯着了。

    等到两位秀才鉴赏完诗文,又想起让孩子上来展示写字的功底时,才发现方瑾睡了,只能跳过他,让剩下的两个孩子来写。

    方瑜看刘勤书神情专注地下笔,每个字都写得极为工整方正。方老秀才又开始对刘秀才说一些夸奖他家长子的话,刘秀才依旧谦虚客套。

    之后方瑜也去写了一首诗,然后又是夸奖和勉励,种种如此便不必一一赘述,这古代的考小孩学问也和现代家长让孩子表演才艺一般,没什么可新鲜的。

    吃罢饭后,方老秀才和刘秀原去了书房,刘勤书陪着方瑜去前院的学堂参观,这家的夫人过来陪着方老太太说话。

    方瑜很好奇古代的私塾,河东镇虽也有私塾,方瑜却没进去过,只在门口望望,能听到里面有读书声传出来。今天正好有机会来县上的私塾先生家做客,方瑜是一定要趁机好好参观。

    作者有话说:

    快过年了,熊孩子们做好表演的准备了嘛!

    第12章 女孩学习进展与入学问题

    “勤书兄,您是几岁正式入学的?”方瑜问道:“私塾里其他的学生大多是几岁入学的啊?”

    刘勤书笑道:“父亲忙于教导学生,没时间私下给我开蒙,就直接把我放到蒙学班里混着学,说来也就是三四岁的年纪吧。至于其他的学生,大多都是七八岁入学,要不然太小的孩子也坐不住,当然也有一些父母盼子成龙的,五岁多就想送进来,不过我父亲不大爱收,因为太小的小孩子需要特别照顾,私塾里只有我父亲一位先生,他照顾不过来。”

    “刘师叔也真是辛苦。”方瑜又打听道:“勤书兄学到哪里了,刚才看叔爷爷考您您对答如流,弟弟真是羡慕,勤书兄是不是快要去考童生试了?”

    “哪里啊,我还差得远呢。”刘勤书笑着谦逊道:“不过粗粗学了一遍,离下场考试还远着呢。倒是瑾师弟少年英才,才六岁便能专心读书,前途不可限量啊。”

    方瑜在学堂逛了一圈,又问了许多问题,然后就被叫回了后院,坐下喝茶用了点心果子。方瑾这时也醒了,吃了不少甜点心,而后要去如厕,非拖着方瑜陪他一起去。

    方瑜嫌茅厕太臭,就跑到远处站着等,方瑾磨磨唧唧的,方瑜等得不耐烦,在外面跺脚喊方瑾快些。

    好不容易方瑾才出来,也没洗手,就想过来抓方瑜的手。方瑜跳着躲了过去,方瑾不依,又追着挎住方瑜的脖子,方瑜实在是折腾不过这个堂兄,最后只能这样走路了。

    方瑾对方瑜说:“县上私塾比镇子上的好多了,房子更气派,茅厕也好,院子还大,真希望我能在这读书啊。”

    方瑜说:“刘秀才是叔爷爷的学生,那你哥哥为什么不送到这里来上学,反而都在镇上的私塾学习啊?”

    “我也不知道啊。”方瑾蹦哒两下,“应该是我们家在县城里没房子吧,所以才不过来读书的。”

    “也对,不过你哥哥他们要是来师叔这里读书,肯定能被照顾的。”方瑜想以后来这里学习,这样有叔爷爷这层关系,以后刘秀才肯定会多照顾他的,而且以后参加县试也方便,不用来回赶路。只不过,怕家里负担不起,毕竟去镇上读书还可天天往返,要是在县城读书肯定是要在这边租房子的啊,还要一个人过来陪他,方老太太必定不能放心。

    方瑜左想右想,回到堂上不免又端起好学生的模样,希望在刘秀才那里留下一个好印象。

    方老秀才看了看天色,起身提出告辞,刘秀原苦留几番,说家里房舍充裕,先生几人可留宿,不必着急赶路。方老秀才推辞,说家里人还等着他们,又说了些闲话,才彻底出来。

    祖孙几个找到方老二,坐上牛车原路返回。方瑜这时才抵不过困意,迷迷糊糊睡着了,一觉睡到夕阳西下时,醒来就直接到家了。

    方瑜从炕上爬起来,看到四妮坐在炕的另一头缝补衣裳,又听见院子里几个女人在说县城的见闻。

    四妮看弟弟醒了,连忙把手里的针别在线团上再拿到远处,然后端来一杯温水,送到弟弟嘴边。

    方瑜先道了谢,然后接过碗自己喝。

    “县城好玩吧?我刚才听奶讲,你们还去饭馆吃席面了呢!”四妮最远才去过镇上,县城对于这个女孩来说简直就是她所知道的最好的地方了。

    方瑜笑着说:“比镇子大,人也多些,还有高高的城墙,城墙门口有官差把守。”

    “我的天啊,县城可真气派!”方四妮一脸向往地说道:“也不知道我这辈子能不能去一趟县城,就算是镇上我也没去过几次,有时候我可真羡慕村西头李家的丫头,她总有机会提着鸡蛋去镇子上卖,我也想去,可是咱们奶不让,说姑娘家一个人出远门不像话。”

    “奶奶说得对,一个女孩子出门确实不怎么安全,万一碰到人牙子了可怎么办。”方瑜安慰道:“以后机会多着呢,你放心,等以后我长大了,保准带你去县城好好享福。”

    四妮听弟弟这么说,笑得眼睛成了月牙,“行,姐就等着咱们家福娃,福娃一定能带姐姐享福的。”

    “快到吃饭的时候了吧。”方瑜拉着四妮出去,抓紧时间叫其他姐妹出来学几个大字。

    方老太太想着要送大伯子两匹布还礼,就有些不愿让两个大孙女早出来浪费织布的时间,因此对孙子说道:“福娃,现在太早了吧,要不再等会儿叫她们出来和你学吧。”

    方瑜知道这是方老太太嫌学习耽误干活的时间了,可他不能放弃这个教女孩知识的机会,便撒娇地说:“奶,入秋了,天黑得早,要是这会儿不出来,一会儿就要点蜡烛了。”

    方老太太看孙女们都出来了也就不说什么了,坐到一旁看着他们学习,脑袋里还想着要怎么提高家里的织布产量。

    女孩们已经学了二十多个字了,方瑜心里很有成就感,教得就更卖力了,而且每天还会不定时地去督促女孩学习,哪怕是忙于织布的二妮三妮,方瑜都要趁着中午休息的时候去抽查,顺道再帮她们复习一遍生字。

    方家的姐妹都很知道好歹,学得认真,哪怕是最小的两个,因为互相攀比不肯认输的心理也都在好好学习。

    这次的教学活动也很简短,先是让女孩们在地上把昨天学的两个字写出来,看了一圈确认无误后,再教两个字。方瑜见老太太在旁边看着,就起了显摆的心理,说要考试听写生字。

    “第一个字,方。”方瑜紧张地盯着女孩们手里的树枝,生怕哪个真是什么都不会,再让老太太觉得教学无用。

    “第二个字,天。”方瑜从简单的开始考,希望女孩们给他争气。

    等考完所有学过的字后,方瑜终于长舒了一口气,得意地跑到老太太跟前,笑道:“奶,咱家的人就是聪明,就算是姑娘也都是读书学习的好苗子!”

    方老太太见孙女们个个都写得有模有样的,心里也十分高兴,觉得面上有光。“那是自然,咱们方家可是读书人家,你叔爷爷是秀才,你大堂叔是童生,剩下的你爷爷你爹你大伯和你三叔也都是识字的,这村里有几家像咱们家这样的。”

    方瑜顺着老太太地话继续说:“咱家的姑娘也比别家的好,不仅长得好,还能识字,说出去都是独一份。”

    “是啊,说出去才是独一份啊。”方老太太想起二妮的婚事,心里有了打算。“二妮你明早早点起,天亮就去织布,三妮还像往常时辰醒,然后和你姐换班。”

    “好的,奶。”二妮立刻应了。

    方瑜愣了一下,他刚才还在说女孩读书的好处,这老太太怎么突然又安排起活儿来了。

    方老太太接着说:“现在白天短了,织布的时间也减少了,必须要抓紧一切时间,这些布有大用呢。三妮,你后天早起织布,从今往后你和你姐轮班早起。四妮你以后也不用看你弟弟读书了,你就去织布机那屋帮忙,好好和你姐姐学,等中午你先吃饭,然后你姐姐吃饭时你就织布,不能让织布机停下来。”

    四妮心里叹了口气,暗道轻松的日子到头了,可面上不敢显出来,先乖乖点头答应,然后又表达了她的担忧:“那弟弟读书时不用人照顾了?”

    “你叔爷爷和我说了,以后福娃他们上课就按照私塾里正常的时间来,辰时初上课,午时初下课午休,未时初上下午的课,酉时初下学回家。我到时就在咱家门口接送福娃上下学,也不用多费一个人去守着了,舍得耽误干活。”方老太太摸摸孙子的头说:“以后你去读书就更辛苦了,奶奶虽然心疼也不能拦了你上进的路啊。”

    听到这话,方瑜就想到了县上刘秀才家的私塾,便问道:“叔爷爷是不是想送我们去私塾上学了?”

    方老太太笑道:“我孙子可真聪明,一下子就想到了。”

    方瑜的心有些雀跃,他很想去私塾学习,继续打听道:“是去镇上的私塾还是县里的私塾,还有我们是什么时候过去啊?”

    “你叔爷爷的意思是想送你们去县上刘秀才的私塾,说是比镇里的私塾更好,而且刘秀才又是他学生,肯定会好好教你们的,只是离家太远了,我有些不放心你,你还这么小。”

    “我不小了,我问过刘勤书了,县上人家的小孩子像我这么大的都去私塾上学了。”方瑜急着说道:“奶,我不想被人家落在后面,而且不想和瑾堂兄分开。”

    方老太太安抚住着急的孙子,说:“奶还能不知道这些嘛,唉,就算是再不放心,花费再多的银子,奶也要供你读书啊。”

    听方老太太这么说,方瑜有些惭愧,刚才他忘了花销这件事。“奶,要不我去镇上的私塾……”

    第13章 恶婆婆与嫁妆争论

    “奶,要不我去镇上的私塾也不错,堂哥他们都在那边读书。”

    方老太太看孙子懂事的模样,满意地笑道:“你放心吧,我和你叔爷爷都说好了,等过完年天一暖和就送你和瑾哥去县里,到了那边咱们交住宿费和伙食费,你和瑾哥就住在刘秀才家里。”

    方瑜很高兴,这次能去县里刘秀才家做客,想来也是方老秀才计划好的,就是为了和刘秀才说他和方瑾上学的事情。

    方老太太又对孙女和厨房里忙活的儿媳妇嘱咐道:“福娃要出去念书的事情你们不要往外传,等过年时我再放出风去,这样也能让别人家高看我们家一眼,在村里能送这样小的孩子去县城读书的也就我们老方家了。”

    “是,我们知道了。”孙女和儿媳们答道。

    “谁要是敢出去瞎说,我这老婆子就饿她三天不许吃饭,听到没有!”方老太太不放心地威胁着,又专门指着三个儿媳说:“尤其是你们这几个不省心的东西,不许出去嚼舌根,和你们娘家人也不许说,谁要是说了我就做主休了她!你们现在可是方家的人了,屁股坐哪边可要想清楚了,上次老三家的就去娘家说那些不着边际的瞎话,结果没两天就被你娘家大嫂和婶子给传出去了吧。哼,你当人家是娘家亲人,也不看看人家有没有把你真当回事。啧啧啧,真是丢脸,你们过年之前都不许回娘家偷懒,都给我好好干活,以后福娃念书用钱的地方还多着呢!”

    方老太太想起前两日听到的谣传,骂得更起劲了:“老二家的你更不许偷懒耍奸,别以为我老婆子不知道,你个败家玩意儿头半个月偷偷给你老娘塞了东西。呸,里外不分的混蛋,你信不信,要是你出了事,你娘家那些人才不会拿东西出来帮你的。”

    老大媳妇和老三媳妇斜眼瞪着老二媳妇,跑到老太太跟前献殷勤。老大媳妇不敢真说什么,只是显出关心婆婆的模样,孝顺地说:“娘您别生气,气坏了身子可怎么好啊,这一大家子的事全要靠您来撑着呢。”

    老三媳妇却是个喜欢拱火的人,在一旁添油加醋道:“娘您先别急,二嫂应该不是这样的人,还是先让二嫂来解释一下吧,万一搞错了呢。再说了,咱们家的银钱都应该在您手里,谁也不能有私房钱的,二嫂就算是想拿钱贴补娘家,她也没有啊。”

    老二媳妇听婆婆说了这事,心里急得发毛,她不过就是拿了点菜和攒下来的布头而已,还是偷偷送回去的,怎么这么快就传到婆婆的耳朵里了。

    在一旁看着的孙女们一声都不敢吱,方瑜却想为这辈子的娘说几句话。

    “奶,村里的闲言碎语天天有,总有那爱挑事的人在中间瞎传,您也不能全信。”方瑜想转移老太太的注意力,就撒娇道:“奶,都这个时辰了,我都饿了,快让大伯母盛饭吧。”

    方老太太本来想好好发作二儿媳妇一番,省得这媳妇仗着生了个男娃就不把她这个当婆婆的放在眼里。可现在孙子出来说话给这当娘的求了情,原本是假装生气的人心里却种下了真火。这个老二家的媳妇可真是厉害啊,在她眼皮子底下都能把孙子的心给抢走,平时还不显山不露水的。

    “我孙子饿了?”方老太太压下心里的火,慈爱地对孙子笑道:“那就去吃饭吧。”方老太太牵住方瑜的手,对大儿媳妇下令道:“带着你弟媳妇赶紧摆饭,我们福娃饿了。”

    老二媳妇看儿子帮着她解了围,心中十分得意,看吧,她生的儿子还是和她最亲,还会心疼她。

    方瑜倒没想这么多,他不过是看不过去这种婆婆训儿媳的戏码,而且这被训的还是原身的亲妈,更何况也不是什么大事,不过是回娘家带点便宜东西也要被骂,现代人方瑜实在是不知该怎么评价。

    方老太太在乡下老妇人中算得上是极有成算的一个。她先把这件事翻过了篇,在饭桌上还像往常那般喂孙子吃饭,然后又和儿子们说了方瑜年后去县上读书的事,嘱咐了一番话,之后就是回屋睡觉。

    在之后的几天里,方老太太对孙子更好了,片刻的疏漏都没有,除了去隔壁学习的时候,老太太都跟在孙子身边密不透风地照顾着,同时又给三个儿媳派出更重的活计,让她们谁都没时间闲下来想任何东西。

    方瑜照常专心学习,没有觉察出什么不同来。对于方老太太更加周密的照顾他没有感觉到,因为他之前一直都这样被家里人这样照顾,几乎不会有单独待着的时候,早就习惯了。

    方老太太很重视孙子,她一早就想好了,只让孙子和她最好,最听她的,这样才能保证她在这个家里拥有最大的权力和最高的地位。

    过了几天,方老太太趁着其他人不注意的时候把二儿子叫到背人的地方说话,把二儿媳妇这些年做过的坏事添油加醋说了个遍,直接把二儿媳妇说成了不孝不贤的恶妇,惹得二儿子大怒。

    然后又转脸劝二儿子看在方家和福娃的脸面上不要把事情闹大,千万不要和他媳妇吵架,惹得别人笑话,只要悄悄地管教好媳妇就好,让她知道怕了就好,省得这女人以后能骑到他们方家的脖子上撒野。

    方老二原本就是很孝顺老娘的人,再加上他先前也听到了一些村里议论他媳妇的话,不由得更为信服老太太说的,下定决心要给他媳妇紧紧弦,让那个婆娘知道在这个家里谁说的话才算话。

    另一头,傻白但不甜的方瑜正在和方瑾在叔爷爷家的院子里进行课间活动。两个人相互追逐几圈,说了些无所谓的话,然后方瑾就说起他们之前从秀才那里收到的银花生,一脸痛惜地捂着心口道:“被我奶给收走了,说是留着给我读书用,哎呦,我原本还以为我爷不会和家里人说这点小事的,没成想我看错了我爷,没能留住我心爱的私房钱。”

    方瑜惊奇地看着这小孩,笑道:“你还知道攒私房钱呢,真有意思。哎,我问你,你攒私房钱打算干什么啊?留着娶媳妇嘛?”

    “切,娶媳妇还用小爷我自己攒钱嘛,我爷早就给我存好了。”别看方瑾才十岁左右,但他已经是个很有思想的人了。“再说了,书中自有颜如玉,只要小爷我好好读书,考个秀才举人什么的,那想嫁给我的人就很多了,到时候我就像刘秀才那样找个嫁妆多的娶了,以后也能开个私塾在城里享福了。”

    哎呦喂,小伙子,你这思想有点危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