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玄幻小说 - 勉强科举日常在线阅读 - 勉强科举日常 第41节

勉强科举日常 第41节

    方瑜很感动,刘家真是把他看成了自家的后辈去照顾。

    “这种时候,你家长辈不在才更好,就算是想商量亲事也找不到人,这种事又不好直接和你提,你就不用想办法拒绝他们了。”刘勤书怕方瑜不懂,就细心地给他解释着。

    “他们看你家里是乡下种田的,不免就会看轻你家里长辈,觉得只要把嫁妆抬得高些,你家里人就能同意,他们就能捡个大便宜了。”

    在正院吃过晚饭,刘勤书和父亲去书房促膝长谈,方瑾跟着方瑜回到他们的小院里。

    方瑾看着堆在他们屋子里像小山似的绸缎,还有各色礼盒,直接迷花了双眼。

    “我的个乖乖啊,怪不得人人都说读书好,小爷我今儿才算是真正见识到了。”方瑾转头问堂弟:“我能摸摸这些绸缎吗?”

    “少见多怪。”方瑜倒是忘了他之前财迷的模样了,“快去看看,喜欢那个颜色,就留下来给你做衣裳。”

    “嘻嘻,那为兄就多谢小鱼弟弟啦。”方瑾欢快地去挑选衣料,没有假模假式的客气。

    方瑜把知县大人赏的小银麻花拿出一半,塞给小瑾同学:“这是知县大人赏下来的,分你一半,给你讨个好彩头,祝我们方瑾小爷早日考中秀才。”

    方瑾乐了,放下那些绸缎,把小鱼弟弟扑倒,呵呵傻笑道:“小鱼小鱼你真好,哥哥有你真幸运,小鱼小鱼继续好好学习,然后考中举人我就管你叫哥。”

    “哎呀,你齁沉的,压死我了,快点给我下去!”方瑜扑腾,对小瑾同学的耍赖行径进行猛烈批判。

    这一晚,方家兄弟两个蹲在屋里守着财物各种快乐。

    书房里,又是另外一种画风了。

    刘勤书把他想的都和父亲讲了,刘秀才自然相信他的儿子。

    “这个吴氏,要不是看在你弟弟的面子上,我早就应该收拾她了!”刘秀才使劲拍桌子,心里的怒火又开始聚集。“我看她就是欠收拾,都是我刘家妇,还想着吃里扒外。”

    刘勤书真不是想给继母上眼药,这种事其实很正常,女人想多帮帮娘家又有什么错,其实都是人之常情,只要不过分,没必要揪着不放。

    “爹,这究竟还是我的揣测,母亲她也没有和方瑜提这件事,咱们先防微杜渐,明天去寺庙算上一卦就可以了。”刘勤书劝说道。

    刘秀才心里窝火,咬牙骂道:“多亏是你警醒,要不然这个混账妇人真和方瑜他奶提了这事,人家该怎么想我们家,我又该如何向师父交代。”

    刘勤书其实反感的是吴氏的弟弟,他替继母说情道:“母亲是个后宅妇人,成天就是照顾家人打理家务,哪有时间想这许多事情。依孩儿看,这些都是吴老爷撺掇出来的,搅得咱家不和睦。那吴老爷总想着挖我们家的墙角,这也不是个事啊。”

    “那以后咱家就和吴家少来往,维持个面子情就够了。”刘秀才看了眼长子,知道吴家是碍他的眼了。刘秀才下定决心,以后也不给吴家分享人脉了,这个家以后还是要交给长子的,该和原配的娘家走得更近些。

    第二天一大早,刘秀才就带着两个儿子和方瑜方瑾一起去了山上的寺庙。

    来回不过一个时辰,刘秀才速战速决,连他上午的课都没有耽误,回来后就开始宣传刘勤书和方瑜不宜早婚的算卦结论。

    方瑾跟着刘秀才在前院上课,刘勤书陪着方瑜在小院里接待送礼的访客,顺便说说今早的寺庙算卦。

    刘家私塾热闹了几天,方瑜接礼物接到手软,他把礼单登记成册,又把送礼的这些人好好认识了一遍,不禁感叹,刘家私塾的家长真是本县豪富,他先生可真厉害啊。

    忙乱之中,方瑜也没忘了给家里看房子。他打算花上三十两左右,在县城买个两进的宅子。

    刘勤书和几个交情好的富户少爷打听一下,就问出了三五个待售的宅子,这可给方瑜省下了不少的时间和中介费。

    方瑜和刘勤书抓紧时间看了一遍,又把优劣比较一番,最后选定了一个最齐整的宅子,就是离刘家稍远一些。

    “也不算远。”刘勤书对方瑜讲:“县城一共才多大的地方,再说了多走走对身体也有好处。”

    方瑜也是这么想的,这宅子不错,价格也公道,他必须拿下。

    作者有话说:

    今天居然下雪了!!!都三月份了,我早上一起床,就看见外面白茫茫一片,现在外面还飘着雪花呢。

    不说了,我先出外面感受一下春天的雪。

    又及,我家傻边趁我不备,啃了半块香皂……

    第68章 衣锦还乡

    刘秀才听说方瑜要买宅院, 就让妻子过去帮忙,看看有什么要买的要修的,让吴氏帮着张罗。

    方瑜想快点搬进去住, 那宅子的房屋都是齐整的, 也不用再大动, 只用添些家具被褥,再采买些锅碗瓢盆,就可以了。

    等吴氏带着两个老妈子过来帮忙,又替方瑜想到了不少边边角角的事。

    关秋茗也过来陪着方瑜忙活,还问方瑜什么时候去凌河村拜访比较方便。

    方瑜说他们一家过段时间就搬来县城了, 关秋茗到时候过来就赶趟。

    “这样行吗?”关秋茗有些拿不准,生怕显不出他的诚意来。

    “怎么不行。”方瑜笑着说:“我这次回村里也就能待个七八天, 到时候我家里肯定闹哄哄的都是人, 你去了也不能好好招待你。”

    关秋茗热络地说:“那行,我在县城等你们,顺道再帮着师娘跑跑腿, 把你家新宅子收拾好。”

    回到县城的第五天,方瑜终于把该应酬的人都应酬完了, 晚饭过后就开始盘点这几天新得的财物。

    那些富户送给方瑜的礼物不外乎就是银子和绸缎, 还有的会送一些自家经营的商品。

    方瑜翻看着礼单,心里思量一番, 指挥方瑾把东西分做两堆,“胭脂水粉那些都带走, 那匹秋香色的缎子拿出来, 还有湘色的, 还有那匹水红的。”

    方瑜把知县赏的银票贴身带着, 再留出二十两现银, 剩下的一百五十两银子装进木匣子里。再把打算带回村子里的各色礼物归到一边,剩下的绸缎和装银子的木匣子都送到师娘那里帮他收着,等他从村里回来再搬到新家里去。

    方瑜的心很细,他把亲朋好友列了个单子,挨个仔细想这人的喜好,然后再从手里的好东西中挑选适合的礼物。

    就比如说大妮吧,方瑜自然是舍得给她好东西的,但是大妮的那个婆婆不是个善茬,要是方瑜随手送给大妮一匹绸缎,那她婆婆肯定就会仗着老婆婆的身份给抢过去的,到时候方瑜给的礼物大妮也享受不到。

    为此,方瑜特地让这边的裁缝用石榴红的绸缎赶制了一套衣裙,方瑜给的尺寸是特意大一些的,反正这时候的衣裳不讲究合身显身材,都是宽宽大大的模样。

    方瑜就这样准备好礼物,然后又再多带了几匹不太好看的绸缎,留作备用。

    方瑾跟着小堂弟一起忙,有些不解地说:“你不用带这些东西回家的吧,反正过几天你们家人就都要过来了,这些东西搬来搬去的多麻烦啊。”

    “这你就不懂了吧。”方瑜坐下喘口气,大口喝下一杯水,然后才说出了他的道理:“我这是考上秀才回去的,村里人肯定都等着看呢,我要不是风风光光地带上好东西衣锦还乡,那些人指不定会在背后议论什么不好听的话呢。我倒是无所谓了,反正我以后也没有时间再回去了,可我奶奶不行啊,她最好面子了。”

    “而且我们家人也不可能一下子都搬过来,还有庄稼地呢,肯定要有人留在家里的,那我也不知道我奶奶会怎么安排,所以就把礼物都带回去,让他们都高兴,让我奶奶在村里好好风光一下。”

    方瑜把家里人的礼物都弄好了,然后又和方瑾说:“别忘了明天吃完早饭就去取咱们在东街订好的三十斤糕点。”

    “忘不了啊,再说了,这糕点不是关师兄顺道取完再送过来的嘛。”方瑾弹了堂弟一个脑瓜崩,嬉笑道:“你啊就能记住书上的字,平时的事你总忘。”

    “哎呦,我这不是忙的嘛。”方瑜揉揉脑袋,突然又想到几天之前他办的事。“还有匾额,我订的匾额,说好的是今天晚上送过来的,怎么还没送来啊!”

    方瑾一脸问号:“你什么时候订的匾额啊?你买个匾额干什么啊?”

    “送给你家我大爷爷的啊。”方瑜说:“光送普通的礼物怎么能表达出我对启蒙恩师的感情呢。”

    这时一个小厮过来传话,说有人送匾额过来,说是方小秀才买的。

    方瑜拿着银子跟着出去了,看匾额做得很好,才把价钱结清。

    “这匾额真不错,字好,木料也好,雕工也好,这得要好几两银子呢吧。”方瑾前后打量一番,断言道:“我爷爷肯定喜欢。”

    方瑜就知道大爷爷肯定喜欢所以才破费了六两银子加急做出来的。“我还给咱们先生也订了一块,只不过还没做好呢,等我回来再送。”

    兄弟两个忙了一晚上,等第二天醒来两人都很兴奋。

    要回家啦!

    方瑜还在正院吃早饭呢,关秋茗就提着方瑜订的糕点过来了,不光如此,他还给方瑜送了一份礼。

    “我见你只买了鞭炮,就又从我家街坊那里买了几个烟花,到时候你们家晚上放,保准十里八乡的人都能看到。”

    “多谢师兄替我想着这些。”方瑜见关秋茗这样上道,决心回家后在奶奶面前再替他多美言几句。

    刘秀才原本是想把家里的马车借给方瑜的,不过方瑜推拒了,直接从车马行租借了两辆大马车。

    刘秀才还是不放心,派管家带着两个会驾马车的男仆陪方瑾方瑜两兄弟回家。

    就这样一行五人两辆马车小跑在乡间的小道上,用了一个多时辰就到了凌河村村口,比方家的牛车少用了一半的时间。

    村子里有老人孩子坐在家门口晒太阳的,看见有马车经过都会多看两眼,很多小孩子还会跟着马车跑。

    跑着跑着,这群小孩子看见马车停在了方家门口,然后方瑜和方瑾就跳下来了。

    “方家的小秀才老爷回来啦!”

    孩子们热闹地叫嚷着,但谁也不敢再像从前那样凑过去和方家兄弟玩闹说话,他们的父母长辈可都说过了,这方家人都了不得了。

    随着孩子们在村子里奔走相告,很快全村的人就都知道了,方家的小秀才带着两辆顶阔气的大马车回来了,然后就是从马车里搬出许多许多的好东西。

    “福娃哎!”方瑜他娘一直都在注意着外面的动静,第一个冲出来开门,见到儿子后,就紧紧搂住,然后开始哭。

    方老太太的脚步也不慢,可还是没快过老二媳妇。

    “你这是在哭什么呢,多喜气的事啊,哭什么哭!”方老太太不乐意了,走上前去把老二媳妇直接扒愣到一边去。

    老太太一手搂着方瑜,一手搂着方瑾,还不忘回头招呼刘家的管家。

    老太太又说:“老三媳妇,快去隔壁叫你大伯父和大伯母过来,说瑾哥在咱家呢。”

    方瑜连忙拉住三婶,然后对老太太说:“大爷爷是我的启蒙恩师,我该先去大爷爷家请安问候。”

    方瑜先盯着下人把马车上的东西都搬到正屋里去,然后再让人拿着牌匾和礼物,跟着他去了隔壁院子给大爷爷和大奶奶磕头。

    “好,好,好!”方老秀才连说了三个好字,他扶起侄孙,眼含着激动地热泪笑道:“好孩子,我们方家的好孩子啊!”

    方瑾上前搀住自家激动的爷爷,笑着说:“堂弟和我刚下车还没休息呢,就赶着过来给您磕头来了,您想说长篇大论等过会儿再说吧,先放我堂弟回家好好歇息。”

    “你这个猴儿,什么时候这么会照顾人了。”方老秀才摸摸方瑜的头,慈爱溢于言表,“你也累了一路了,赶紧先回家去歇着,等晚上我们一起吃饭。”

    方瑜从大爷爷家出来,方老太太就在家门口等着他呢。

    方瑜拉着老太太的手回到正屋,他的姐妹们也都跟着,全都围着他想和他说话。

    方瑜也不含糊,拿出礼单开始家里人发礼物。

    首先是给老太太的,一身已经做好的枣红色绸缎衣裳,还有一匹丹色的绸缎和一匹松绿色的绸缎,一整套化妆品。

    “这都是给我这个老婆子的。”方老太太的手来回抚摸着这些好东西,怎么也看不够。

    方瑜见老太太欢喜的模样,他也跟着欢喜起来。“县城里还有很多呢,都是别人送我的,我放在师娘那里存着,等回去再拿给您。”

    “大伯和大伯母呢?”方瑜知道他能在古代读书科举都是靠着家里人供养,他也不想厚此薄彼,索性按着长幼顺序分礼物。

    “这呢这呢!”方老大夫妇挤了过来,一脸热切地看着方瑜。

    “这朱砂色绸缎留着给大伯母做衣裳,这群青色绸缎给大伯做衣裳。”方瑜笑着说:“还有桂花头油和玉兰面脂,也是给大伯母的。”

    方老大咧嘴笑道:“我们福娃对你可比对我还好呢!”

    老大媳妇喜滋滋地说:“那我把我的那个头油给你,看你摸不摸。”

    众人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