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玄幻小说 - 勉强科举日常在线阅读 - 勉强科举日常 第48节

勉强科举日常 第48节

    方老太太进城后就急于摆脱“乡下人”的称呼,生怕城里人瞧不起她,行事说话都谨慎了不少,不像从前那般果决厉害了。

    大妮陪着二妮过来找方瑜说话,方瑜知道这姐俩想说啥,他拿起女学讲义,先说要给姐妹们讲课,让大妮二妮跟着一起去听。

    方瑜今天要讲班昭写的《女诫》。当然了,是要批判着讲。

    方家姐妹齐聚一堂,围坐一圈,听她们的兄弟讲班昭的生平事迹。

    “班家一门在历史上名声极好,以诗书传家。班昭,东汉著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史学家班彪之女,她的两位同胞哥哥也是青史留名,班固修《汉书》,班超北击匈奴,收服西域五十余国,立下赫赫战功。”

    “班昭才华不下于其父兄。她十四岁时嫁给曹世叔,有子,而后丧夫。她哥哥班固去世后,她帮哥哥写完《汉书》,并多次入宫为皇后、公主和贵人们讲课,被人尊称为曹大家。她的二哥班超因公久居偏远之地,班昭便为兄请命,上书朝廷,请皇帝将其兄召回,赢得千古美名。邓太后临朝时很看重班昭,班昭开始正式参与朝政,勤于政事,深得邓太后欢心,并加封班昭之子为关内侯。”

    “班昭一生写下许多作品,年至古稀而逝,邓太后都为她穿素服以表哀悼,可谓是生荣死哀,无所遗憾。”

    二妮方宜文听入了神,语气包含着羡慕道:“一个女子能活成这样真是少见,真乃后辈女子的楷模!”

    “是啊,班昭才学广博,素有贤名,修书参政,实乃一奇女子也。”方瑜拿出这位奇女子所写的《女诫》,抛玉引砖:“这本书是班昭所写的最受欢迎的作品,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有谁想给大家读一下的吗?”

    除了不识字的大妮外,姐妹们都踊跃地举起了手。方瑜想二妮学得字最多,便让她来读。

    方宜文笑着接过书,像方瑜最开始那样兴致勃勃地读了起来,可越往下读她的脸色就越奇怪,旁边的几个妮也是一样,都听得别扭,几个小的更是叽叽喳喳地讨论了起来。

    等到这本书读完,方瑜笑着看向无语的姐妹们,开心地发问:“你们觉得班昭这书写得怎样?”

    小八方美臻一下子就跳了起来,气呼呼地说:“班昭就是个大骗子!她自己过得那么好,却告诉其他女子要卑弱顺从,还要什么忍受什么辱,还不能睡在炕上,还要睡地下,受了委屈不能说,做了好事也不能说,做女子什么时候都不能多说话,那她自己怎么还那么能说呢!”

    哈哈哈!

    屋子里传来大笑声,其中方瑜笑得最欢。

    四妮方宜佳搂着八妹笑,笑过之后问弟弟:“这真是那位班昭写得嘛,听起来不像啊?”

    “就是啊,一点都不像。”三妮方舒怡小声说:“这些话倒是有点像咱们奶奶教训我娘时说的话。”

    方瑜拍手道:“三姐真厉害,这本书就是班昭很老的时候写出来的,目的就是为了教导她家里的小辈女子。”

    大妮不知从哪里掏出来一把瓜子,啧啧道:“从那么老远的汉朝到咱们大卫朝,婆婆教训儿媳妇都是那套话,变都不带变的。什么要听丈夫的,要听公婆的,天天早起晚睡,成天干活不能喊累。”

    二妮接话:“还有要帮着婆家去占娘家的便宜。”

    “想得都挺美。”大妮一脸地不屑道:“要是照这个班什么的女人说的话来,我在周家也活不到这时候了,累都能累死。”

    五妮方佳丽问弟弟:“不会真有人傻到相信这一套吧?”

    方瑜想了想,说:“反正从班昭写出来后,这本《女诫》就大受追捧,从东汉到现在一千多年,这本书一直就是大家闺秀必学的功课。”

    方家姐妹面面相觑,她们从前只听说过七出三不去,书这种东西在村子里都少见,普通小老百姓又不认识字,更何况女子要学的书和功课了。

    之后方瑜又讲了历史上女子在社会上的地位变化,又说了之前很长时间女子改嫁是很常见的事情,只是到近几十年才移风易俗,不许女子改嫁的。

    小六方宜鑫说:“要是年轻女子死了丈夫又没有儿子的,我倒是觉得改嫁才是正理。反正哪个地方都有鳏夫,一个没了丈夫一个没了妻子,两个一配才正好,省得还要一个黄花大闺女再嫁给鳏夫当填房,多憋屈啊。”

    方宜鑫这是想起她好朋友的姐姐了,被她们家那贪财的父母嫁给了一个老鳏夫,过得不好也没人管。

    二妮想得更多些,她年纪比妹妹更大,嫁了人,又读了不少书,便有了些感悟。“班昭在书中宣扬女子不能嫁二夫,我看她主要还是为了夸她自己,她是少寡守节才得到了最开始的好名声。”

    “可她守寡能得到的好处平常女子也得不到吧。班昭的娘家和夫家都有钱有势,就算是她无子守寡都可以做到衣食无忧,更何况她还有儿子。”

    二妮愤愤然道:“可普通小老百姓家的妇人呢,要是离了丈夫自己也赚不到钱,丈夫一去家里的房子和田地还有可能被别人抢走,更不用说一些流氓地痞专盯着这种孤儿寡母的人家欺负了。班昭写这些话倒是轻松,要是让她过这样贫苦的日子看她乐不乐意!”

    是啊,班昭没丈夫但有儿子,家里还有钱,本身有知识有才华,本人还有地位,能参政修史书,这生活多爽啊。至于她为什么最后要写一篇文来告诫女子卑微,女不二嫁,最好天天困在家里干活侍奉夫家人的动机就很值得商榷了。

    方瑜满意地听着方家姐妹根据她们生活的现实来讨论《女诫》中宣扬的言论,深觉他这些天来的辛勤教育没有白费。

    不过在最后方瑜还是告诉家里的姐妹今天所讨论的东西不能在外面说,心里清楚就行了,毕竟胳膊拗不过大腿,现在的历史大环境就是这样。

    方瑜看大妮正和其他姐妹在聊天,就把二妮叫了出来,询问一下具体情况。

    二妮道歉的话又说了一箩筐,然后也不敢隐瞒,就一五一十地把知道的事都说了一遍。

    方瑜听后心惊,觉得这事先吵出来更好,要不然等到王氏真在村子里横行霸道起来就难收场了。

    方瑜安慰了二妮,原本也没真怪二妮,现在把事情经过听完就更不怪她了,不过还是和二妮讲了事缓则圆的道理。

    王氏确实不能不管。方瑜就让老太太督促着王氏在后院的角屋里织布,每天上午一个时辰下午一个时辰,然后就是捡佛米为方瑜祈福。

    这样既不会让王氏太累,又能把她拴在后院,还能让王氏有事干,每天好吃好喝地供着,也算是一种另类的荣养了。

    又过了半个多月,方老大他们种出来的第一批小青菜长成了。方瑜收到后分成三份,一份送到刘家孝敬先生和师娘;一份留下自家吃;最后一份送到他同窗钱家的酒楼里,就是之前给他送过礼的那家。

    方瑜和钱老爷谈好了生意,他家这边有了新鲜青菜就卖给钱家酒楼,价格十分可观,又不用方瑜多操心,真是完美。

    作者有话说:

    一日懒,日日懒……

    以后要勤奋

    此处立个旗子——下个月我一定要每天都更,然后弄个全勤!

    话说,我家边边天天拆花,靠着外面的枝叶都被她给薅秃了……

    第79章 景徽十六年

    大妮和二妮在家里住了两天, 她们之前也没来过县城,就想出去逛逛长见识,回到村里说出去也显得她们厉害啊。

    正好赶上方瑾休息, 他就带着几个堂姐一起出去逛。方瑜上午学完习, 午休时过去找他们一起溜达了半个多时辰。

    方瑜最近在抓紧时间放松, 这一两年里他的神经实在是太过紧绷了,身体隐隐感觉有点吃不消,好好休整一冬,来年开春才能以更好的状态入府学学习。

    方瑜就跟在姐姐和堂哥后面,随意走走停停, 脑袋里随便想些有的没的,很是潇洒。

    突然, 方瑜愣在原地, 回想起在现代无聊时搜索过的内容——香水的最简易制作方法。

    酒精加上香料,这样就可以啦!

    方瑜很兴奋,想了好几年的赚钱方法最近冒出来了两个, 他能不高兴嘛。

    “小鱼,你怎么不走道了?”方瑾噔噔噔跑过来, 伸手就掐了一把堂弟的小白脸。

    方瑜打掉臭屁瑾的爪子, 兴兴头地跑去买了一小罐据说最烈的酒。

    方瑾跟在方瑜屁股后面,不解地问:“哎, 你买酒干嘛啊?你前两天不是还说不许我偷喝酒呢嘛。”

    “和你说了你也不懂!”方瑜提着酒,比较小心, 因为这玩意真不便宜。

    至于香料, 方瑜打算先用茉莉干花代替, 这玩意相对便宜, 试验阶段还是省着点才好, 毕竟之前网上说的做胭脂的方法就没弄成功。

    不过他觉得这次的成功希望比较大,因为香水这玩意确实是要靠酒精来挥发香味的。

    方瑜去茶庄买了一大包茉莉干花,质量不够数量来凑。他打算把这些花都泡到酒里,多泡几天,看看效果如何。

    大妮和二妮手上没有多少钱,也不太舍得花,就去绸缎庄买了两包碎布头,打算拿回去做点小东西。

    “小的给秀才大善人请安。”一个瘦高个的小厮干脆利落地给方瑜磕了个响头。

    方瑜仔细认人,方才记起:“你是叫小麦吧,我教过你几次。你现在过得可还好,有没有当上账房的徒弟啊?”

    小麦被小秀才扶了起来,笑着说:“托您的福,小的现在认识了三十多个字,在管事的跟前露了脸,现在混成了小管事,比以前能多赚一点,再攒两年钱就能娶上媳妇了。”

    “那就好。”方瑜没想到他一年之前的顺手帮忙,可以给一个小厮带来不错的进步。“遇到了就是缘分,我今天就再教给你几个字吧。”

    等回到家,方瑜把试验香水一号做好,然后就是读书练字,也许是心情好的缘故吧,今天的字写起来特别顺手。

    最后他甚至还写出了一首不错的诗,用来记录这种“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快乐又充实的感觉第二天拿去给先生看也得到了夸奖。

    方老太太和大妮二妮说了一晚上的话,讲了不少为人处事的道理。等到第二天吃过午饭,大妮二妮就依依不舍地坐上牛车,跟着二叔回了村子。

    路上,二妮的心情有些低落,她小声和大妮说:“要是咱俩再小几岁就好了,这样也能留在城里生活,还能嫁到城里人家。唉,我是真羡慕三妮和四妮啊!”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你看着吧,最小的两个妹妹以后嫁得肯定比三妮四妮还要好。”

    大妮很精明地说道:“咱们全家都是靠着咱们弟弟才能过上好日子的,你和我已经过得不错了。现在啊咱们就要好好照顾家里,然后没事就教咱们孩子读书识字,要是他们以后能像弟弟这样出息才好呢,咱们就能享福了。”

    等回到家看到婆婆,大妮立刻热情地迎上前去,从怀里掏出用小块绸缎缝出来的香包,里面放的是方瑜用剩下来的茉莉干花。

    大妮当着邻居的面说道:“娘,这是我弟弟在县城给我买的香包,我想着娘还没有呢,就拿回来孝敬给您老了。”

    大妮婆婆原本还想说两句诸如“瞎花钱,还不如买点有用的东西”之类的话,不过旁边几个邻居的羡慕眼神给了她不少脸面,就也不说什么了。

    之后的几天,大妮窝在娘家和二妮一起给公婆用这些碎绸缎做鞋面子,再买两个鞋底子缝上。这样的孝敬送出去既不花多少钱又体面,公婆穿出去还能给她们姐妹传孝顺的好名声,十分

    划算。

    方瑜这几日天天带着方瑾一起学习,因为他发现方瑾这小破孩最近有些松懈,天天就是混着学。

    “小鱼,三堂姐的嫁妆还没买完呢,咱们跟着二奶奶一起去街上看看呗,反正今儿也休息。”方瑾现在心里就跟长草了似的,反正只要是不学习就感觉好玩。

    “我三姐的嫁妆有长辈们操心呢,你跟着瞎跑什么。”方瑜铁面无私,就盯着方瑾学习。“再说了,过几天就是三姐成亲的大日子,到时候你还得请假半天,缺的功课怎么办,赶紧趁现在补上!”

    方瑜总算是体会到了辅导熊孩子写作业的痛苦和恼火之情。他现在都想在家里预备一个戒尺了,专门用来揍不好好学习的破孩子。

    十一月初十,是个嫁姑娘的好日子。

    三妮穿上绸缎做的红嫁衣,头上簪着红绒花,还有关秋茗送来的他们家祖传的两支银簪子,耳朵上挂着嫁妆银耳环,看起来十分阔气美丽。

    昨天赶过来的大妮和二妮正在帮着三妮扑粉、点红唇,屋里屋外挤着全家的姐妹,中间还夹着方瑜和方瑾。

    听到院子外面来接亲的锣鼓唢呐声,方瑾笑道:“三姐,我来背你出门!”

    一听这话,大家都笑了。

    方瑜嫌弃地说:“嘻,就你这小身板,还是去厨房啃萝卜去吧!”

    老太太从前院过来,对家里的孩子说:“别挤在一堆儿,像什么话,大妮给你妹妹盖上红盖头。新姑爷马上就要进门了,瑜哥瑾哥你们快去前院堵门去,给你们的新姐夫来个下马威。”

    “保证完成任务!”方瑜乐呵呵地答道,拉着方瑾一溜烟跑到大门。

    方瑾大声向外面喊话:“来者何人?报出大名!”

    关秋茗笑道:“小舅子是我啊,你们的三姐夫!”

    之后就是热热闹闹的堵门环节,关秋茗带着几位同窗好友当伴郎,一起回答两个小舅子的提问。

    这时候方家门外自然是围满了看热闹的街坊邻居,看着新郎官做催妆诗、背圣人言,虽然听不懂,但觉得挺厉害的。

    等到关秋茗终于进了门,方瑜和方瑾也扶着三妮从后院走到前院堂屋,新娘新郎一起跪拜娘家父母长辈。

    关秋茗满脸喜色骑上租来的高头大马,三妮坐上花轿,后面还有人抬着嫁妆,一行人热热闹闹、风风光光离开方家去到关家。

    方老太太觉得这次婚事办得十分体面,以后在新街坊邻居跟前也有面子了,不枉她花费了八成的聘礼钱来操办。

    方瑜倒是没什么感觉,不用怕有恶公婆来为难三妮,以后三妮也可以和家里常来常往,他现在最放心的就是三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