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玄幻小说 - 勉强科举日常在线阅读 - 勉强科举日常 第82节

勉强科举日常 第82节

    老郎中给方瑜枕过脉,说无事,只是有点受了凉风,喝点姜汤发发汗就就好了。

    冯婉赶紧打发下人去煮姜汤,她出了屋子,让贴身丫鬟把郎中请到西屋去,她想让郎中也给她看看。

    冯婉一直喝着坐胎药呢,虽然丈夫并不催她生孩子,可在这种环境下,她身上能没压力嘛。

    有的人就是很幸运,总是能心想事成。冯婉就是其中一员。

    她再一次有孕。

    冯婉这下算是安了心,喜气洋洋地送走郎中,回屋去和丈夫分享了喜事。

    多个血脉相连的孩子,方瑜自然是高兴的,只是有些担心冯婉的身体。

    冯婉红光满面地说:“我很好啊,郎中都说了,我身子养得好,胎气也稳固,连安胎药都不用喝呢。”

    见当事人都这么高兴,方瑜也就跟着高兴呗。毕竟是在古代,冯婉要是真不多生几个儿子,恐怕她自己都会觉得心里不踏实。

    方瑜想得很好,不论别人怎么想,以后他一定要在自家孩子里做到男女平等。

    一样的教育,一样的培养,一样的分家产。

    从前在现代,方瑜就总能在网上看到许多让人窒息的言论。什么宠爱给女儿,房子给儿子之类的话。

    这都不算什么,最恶心的还是那种被包装得很好的软性言论。

    前头有了儿子,后面就想要个女儿,结果生下来又是个儿子。然后这家人抱新生儿子时就笑着嘟囔:完了完了,本想着买一套房子就行了,有了这小子就还得再奋斗买一套。

    合着养女儿就可以少花钱了?

    你要是在底下说这有点性别歧视,还会有不少男的叫嚣你“打拳”,或是直接扯到彩礼上去。

    甚至还有不少生了儿子的宝妈在底下骂你。更有甚者,还有不少女网友觉得家里有房子只分给兄弟是对的,她嫁了人就是别人家的了。

    凡此种种,真是让人眼花缭乱、大开眼界,你去反驳也是陷进汪洋大海中。

    方瑜最受不了这样的恶臭思想,别人他管不着,反正他自己家一定不能这样!

    他喝了姜汤出完一身好汗,然后就去陪着两个女儿玩,再努力想些益智游戏,鼓励女孩子多跑多跳。

    作者有话说:

    小说封面换成了我家俩狗辣!

    还有就是,我忘申请榜单了,呜呜呜呜,本来最近收藏就不怎么涨了,现在怕不是要雪上加霜……

    嘤嘤嘤,想要营养液。

    第123章 穿越菜鸟真的菜

    方瑜还特地警告过跟着女儿的奶娘和丫鬟, 不许拘着他的女儿跑跳,也不许随意在女儿耳边念叨诸如“女孩子就应该文静,就应该相夫教子”之类的话。

    在方瑜看来,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 社会和家庭很多时候都会强制灌输给女孩更多的观念。

    要听话, 要懂事,要穿得漂漂亮亮的,要眼里有活儿,要爱收拾家里……

    倒不是说爱干净爱收拾家里不对,但你总是把前面加上“女孩子就该怎么怎么样”, 就很下头。

    人生原本就不应该设限。

    这种从孩子小时候就开始的系统性设限更应该被禁止和鄙夷。

    方瑜一想到这里就觉得胸口憋闷,简直感觉他身上压了座五指山。

    不行, 他不能允许自家姑娘憋屈地活着!

    他家姑娘应该身强力壮、思想独立、果敢乐观、自由快乐。

    大半夜的方瑜不回卧房睡觉, 就在书房前的院子里左转右打圈。

    冯婉觉得稀奇,特意躲在远处偷看。等到她偷看站得腿都累了时,方瑜才大步流星地走出来。

    冯婉装作刚过来偶遇的模样, 方瑜迎上来握住她的手,眼神闪闪地说道:“安儿和佑儿以后都要学点拳脚功夫在身。我想过了, 还是鞭子这个武器最实用, 好带还不显眼。当个腰带缠身上就行了,有什么事直接拿出来就能防身。”

    冯婉听完丈夫这席话, 吃惊地张大了嘴,头一次忘了闺秀仪表。

    “你——这话是从何说起呢?”冯婉其实想说的话是“你没病吧”, 只不过她教养好, 知道尊重丈夫, 才换了个委婉的问法。

    方瑜自然是振振有词地说他担心女儿以后受欺负受压迫, 所以才想出了这样的对策。

    冯婉被丈夫的慈父心肠给逗笑了, 觉得这样的丈夫更加可亲可爱了。

    “小瑜夫君,咱们女儿才几岁啊,离出嫁还早着呢,你现在就开始担心太早了点吧。”

    冯婉挽着方瑜的手,慢慢往回走:“再者说了,我们以后千挑万选,替安儿和佑儿挑到处处都好的夫婿,这样不就好了嘛。”

    方瑜可不想把女儿的幸福人生交托到别人手上,他也不意外妻子有这样的想法。

    毕竟人啊,大多会认为自己所过的生活才是世间正理,经常会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评判他人的生活。

    冯婉靠封建婚姻形式获得了现在的幸福生活,她就会更容易认同并拥护这套观念制度,同时也会希望自己的孩子去复制这样的人生。

    方瑜想让女儿拥有选择生活方式的权力和能力,而不是毫无选择只能走靠着别人生存的这条路。

    冯婉到底还是无法从心里认同方瑜的想法。

    只是她很尊重丈夫,又是习惯了顺从丈夫,便没有过多讨论这事,只是笑着看丈夫带着大女儿天天在院子里玩你追我赶的游戏。

    还有小堂妹方乐妍,今年才十岁,虽说练武可能是晚了点,但方瑜也每天定时赶她起来跑圈。

    乐妍出生时家里已经搬到县城了,伙食条件大为改善,她这个最小的孙女也颇受老太太的宠爱,小脸吃得圆滚滚。

    乐妍从小也没干过农活,相比之**力就没有上面的姐姐好,经常跑一会儿就想偷懒。只是哥哥太凶,嫂嫂也不能救她,她就只能像小鸡仔一样到处乱窜。

    到了白天上班的时候,方瑜又斗志昂扬起来。

    原本他对于官场上无聊又虚假的交际已经心生厌烦了,可现在一想到守护自家女儿的重任,方瑜就有一种想谋朝篡位的冲动。

    可惜,只是想一想而已,现实还是很骨感的。

    方瑜还是务实一些,先琢磨一下怎么升官发财讨皇帝的欢心吧。

    许学士擅画兰花,方瑜看着好,就虚心请教。许学士也不藏私,费心指导,方瑜认真练了一个多月,又买了半园子的兰花日日欣赏揣摩,总算是有所小成。

    等到皇帝召见时,方瑜带上几副得意之作,请皇帝指教。

    和熙帝也没少画兰花,十分惬意地和方瑜交流绘画经验。

    这几个月下来,方瑜已然成了翰林院的新贵。

    不知怎的,皇帝就是感觉和方瑜这个年轻臣子很投缘,如今每隔个五六日就会召见方瑜一次,花费半个下午的时光一同品诗赏画。

    如此下来,方瑜自然成了京城有名的一号人物,围绕在他身上的目光和流言与日俱增。

    方瑜初时还战战兢兢,对于闲人闲话也很生厌。

    后来,他换了个角度也想通了。他一个打工人图的不就是升职加薪嘛,现在大老板对他好感度拉满,那他就继续努力捧着大老板呗。

    方瑜还要当大官成为老婆孩子的坚实靠山呢,可没有时间和那些酸人较劲。

    他找准了努力方向,打算再刷刷皇帝的好感度。

    方瑜开始琢磨起油画颜料。

    很可惜,他在现代并没有学过绘画,几乎是一点基础都没有。毕竟谁也想不到他会穿越,科举当上官后碰到的又是一位爱好绘画艺术的天子。

    方瑜在现代时爱刷短视频,关注列表里有四百多个类型不同的up主,其中就有爱画画的,还有一个是手工制作各种颜料的牛人。

    他还记得大致的步骤呢,就想试做一下。

    方瑜买来普通等级的朱砂和青金石,又准备了不少瓶瓶罐罐。至于没有磨粉机这类的现代机械产品,都可以靠人力来慢工出细活。

    两个男仆花费一整天的时间捣碎研磨,终于得到两碗置地细腻的色粉。

    方瑜把色粉拿到书房里,又是清洗沉淀沥干的步骤,折腾了两天。

    然后应该是用烘干机烘干,古代没这个条件,方瑜就弄了个茶炉子配小铁锅小铁铲,慢慢炒干。

    终于得到了半成品,可以研磨开用油调匀,这时方瑜才想起来家里只有豆油。而豆油好像是不能用来做油画的油吧?

    方瑜皱眉使劲回想现代看过的相关资料,拍脑袋想了一天半,方才想起好像是用亚麻籽油和核桃仁油。

    只是这玩意现在有卖的嘛?因为出油率低的缘故,古代做菜普遍用猪油,芝麻油和豆油可不便宜。

    还好,方瑜现在有钱有势。他让下人拿钱去找了家小油坊,让油坊专门给他做两桶核桃仁油。

    又等了四日,那家油坊才先送过来小半桶成品核桃油。

    当晚,方瑜兴兴头用了一半色粉来做颜料,还算成功。

    然后他想试着作画,结果发现没有合适的油画布和画刷。

    穿越就是如此艰难啊!

    方瑜无语望天,最后只好让人弄了块薄木板,再拿两支最便宜的毛笔,简单在木板子上画点简单花纹。

    怎么别人穿个越想发明点东西就那么好弄呢?等轮到他自己身上,那就是举步维艰。

    方瑜郁闷一小会儿,就把这些东西先放到一边,打算回去陪怀孕的妻子说会儿话。

    等到第二天他去书房时,才发现那些用油和好的颜料都干巴了,倒是那个薄木板上随意画的花纹颜色还很鲜亮。

    方瑜不想放弃卫朝版油画试验,就交待下人去做几个长方形或正方形的木框,再把细棉布撑起来用针线固定在木框上,就像女子绣花用的绣棚那样。

    反正叫做油画,颜料是油调的,那油画布上也应该有油,要不然那画布会透油也没法画啊。

    现在他家里养了不少奴仆,实验这东西也用不了他多少功夫,交待下去就有人给他鞍前马后。

    方瑜趁着午休时候又去外面淘了几种便宜点的有颜色的石头,送回家去让人处理好。

    等到万事俱备后,方瑜在用油涂完风干后的棉布画了个精巧细腻的宝相花。

    阴干后,方瑜把这画在小家庭里展出,家人都觉得很漂亮,十分富丽堂皇。

    方瑜还是很了解当下文人的审美情趣,这种艳丽风格的画估计不会受文人待见的。不过他也不气馁,方瑜捣鼓这种油彩画主要还是想投皇帝所好,让皇帝看个稀奇。

    果然,方瑜把这画带给皇帝时,让和熙帝感觉很新奇,兴致勃勃地问起绘制工序。

    “和漆画有些相似,色彩却更鲜艳明快。”和熙帝评价道:“摆在家里当装饰不错。”

    不出方瑜所料,和熙帝这文艺皇帝果然就是看个新鲜,本身还是更欣赏水墨画。不过皇帝还欣赏方瑜在绘画方面的探索,特意赏银百两,内造锦缎十匹,以示奖励。

    方瑜也趁机将制作油画颜料的方法进献给陛下,请陛下派工匠生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