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玄幻小说 - 勉强科举日常在线阅读 - 勉强科举日常 第85节

勉强科举日常 第85节

    入了冬后,畏寒的皇帝几乎停止了室外游乐活动,成日里待在宫殿也挺无聊的。所以他常召喜欢的妃嫔或大臣,伴在寝殿开赏画文艺小宴。

    方瑜这个他最喜欢的年轻画家自然也常常入宫,有的时候甚至一连五天消磨在皇宫中。

    这天也是,方瑜刚到翰林院待了半个时辰,宫里皇上身边的小太监就来召他入宫侍宴了。

    同行的还有张之青,他笑着和方瑜并肩同行。

    “这两天宫里都在看什么?”张之青入宫的机会没那么多,他小声向方瑜打听皇帝最近的喜好,提前想出腹稿,也好讨皇帝的喜欢。

    方瑜隐晦地说:“冬日百草凋零,不见绿意,人心自然期盼春天百花开的胜景。”

    “尤其是早开的迎春花。”方瑜意有所指地点拨道。

    张之青谢过方瑜,连忙在心中做了几首描绘春景的诗词,准备在小宴上应景。

    和熙帝看了小半个时辰的奏章,把大事料理一下,剩下小事就分派给中书省和尚书省相互督办,再叫门下省盯着这两个部门。

    他在冬日里常疲乏困顿,对政事也不大热心,只是勉力维持而已。皇帝让贴身太监喷洒薄荷香水,又问臣子们都到了没有。

    丹青为皇帝捶背,笑着答:“都到齐了,诸位大人在西暖阁候驾呢。”

    “方爱卿进宫时带新画作了吗?”皇帝笑着问。

    丹青见皇帝心情转好,就卖了个关子:“小人也不知,只是听群青那小子说,方大人是两手空空进的宫。”

    和熙帝来了兴致,大步走进西暖阁,候驾的八个近臣向他问安。

    和熙帝赐座,让臣子们入席,眼睛却一直盯着方瑜看。

    方瑜哈--------------/依一y华/哈一笑,轻松地对大老板打趣:“陛下再看也看不出来什么的,臣确实是两手空空来赴宴的。”

    “你若是当真赴宴来不带礼物,朕可要把你轰出去了。”和熙帝玩笑道:“朕可不请恶客,尤其是今儿,尚膳局那边特意供了沉香酒。”

    众人捧场笑着,席间气氛热烈起来。

    方瑜立刻抬手倒酒喝了满杯,装出无赖模样道:“臣这人不馋酒,品一杯就尽够了。”

    和熙帝抚掌大笑。方瑜见好就收,把藏在宽大袖袍中的一小卷丝帛取了出来。

    丹青殷勤接过呈给陛下,皇帝展开帛画仔细欣赏。

    和熙帝问方瑜:“怎么想起来做帛画了?这鹅黄色着实鲜亮,画出来的迎春花也是生机勃勃。”

    方瑜回道:“上次沐休,臣带着两个外侄去古董店闲逛,偶然看见两幅帛画。听说是那无状的盗墓贼新进挖了东汉墓,从里面带出来的。只是保存不善,颜色退却严重,但那帛画上的笔法精湛细腻,臣观后学到不少,就起意临摹着作画。”

    “再说这鹅黄嫩绿色,是工坊新调制出来的颜料,色正持久,细闻还有清香味。臣就用这新颜料做了幅迎春图。”

    方瑜给出了话题,皇帝很喜欢,就让其他臣子跟着进诗。

    进诗这事,除非这人是真有罕见的才华,否则就是谁排在前头谁就有优势。

    张之青提前知道题目,自然作诗最快,拔了头筹。

    皇帝赏给他一块好砚,引得众人羡慕打趣。

    其中也不乏有真嫉妒不忿的人,只是面上不敢真怒,就热络地劝酒灌酒,想要让看不惯的人出丑失了圣心。

    张之青是游刃有余,片叶不沾身。方瑜是当之无愧的陛下宠臣,谁敢当着皇帝的面给他难堪呢。

    热闹后,就是宴饮作乐。又有乐工舞姬、击鼓传花,再来些行酒令和联诗,这就混到下午了。

    和熙帝又让人拿来他新收藏的《仕女调琴图》,供臣子品评临摹。

    这次侍宴的臣子就没有不擅画的,欣赏完大作就现场临摹起来,希望夺得陛下的赞赏。

    方瑜不和这些人争,只是贴在画前,用心学习揣摩,时不时还要和皇帝讨论几句。

    等别人临摹一半时,方瑜才动笔,只是画了仕女脚边的猫咪。

    等到了皇帝评画时,一位侍读拔了头筹,方瑜的画只得了个有趣的评价。

    那位侍读终于得偿所愿,心里有些窃喜。

    等到快天黑时,皇帝方才放了众人出宫。

    方瑜和张之青一路走着,心里急着想快点回家陪妻子孩子吃晚饭。

    张之青却很有谈性,对他说:“柳恩兄给我来信了,说他开春后先让长子过来安置。”

    方瑜想起这个同科榜眼,也觉得柳恩十分倒霉。

    原来这柳恩刚高中榜眼,回乡后其父就病重不治,不等出仕便开始守孝,如今还在老家蹲着呢。

    张之青叹道:“时也,命也。柳恩兄大器晚成,好不容易才出了头,可等他再回京时,下科金榜都要公布出来了。”

    方瑜这边也时常能收到柳恩的来信,应该是不想和京城断了来往,又想拉近和同窗的关系。

    柳恩那边也听说了方瑜的宠臣名头,这年礼也是不远几百里早早地就送来了,弄得方瑜也有些不好意思。

    方瑜家里人手少,哪里能派妥当人远路送大礼。

    他只好挑了个近期满意的画作,题上诗,再写一封叙家常亲近的长信,装进一个木匣里,付钱给靠谱镖局送过去。

    柳恩收到这画后却觉得很值。

    这可是皇帝喜欢的画家所画,平常人哪里能见到。

    所以在过年前后会客时,柳恩特意会把方瑜送来的画拿出来炫耀,又说他和方瑜的私下交情好,粉饰着柳家的门面。

    热闹的送礼人常敲开方家暂住的冯宅大门。方瑜也不好太清高,毕竟是大大方方地走动送年礼,又没人求方瑜办违法的坏事。

    和熙三年,刚出了正月。

    方老太太满身富贵,手上还挂着佛珠和大金镯子,她老人家过上了做梦都没梦到过的好日子。

    按理说,老太太该满足地安享富贵了。可人就是这般奇怪,永远都有新的想头。

    方老太太也是个如此凡人,她闲下来就想搞事。其实也不是什么新鲜事,很多老人家都爱这样。

    谁养的孩子就和谁更亲。老太太深谙其中的玄妙和好处。

    她想复制从前的老路,把曾孙子从冯婉那里抱过来养。

    老太太私下里和冯婉暗示,希望孙媳妇可以识相孝顺懂事些,主动把曾孙顺成抱过来。

    冯婉本人也是被抱到祖母膝下养着的,她也知道这是长辈们所谓的抬举,古代家里再正常不过的事了。

    可她就是不舍得。

    冯婉犹豫半天,终于在晚上对丈夫讲了这事。

    方瑜自然是不乐意老太太再用这手段拿捏冯婉。

    他大包大揽,让冯婉不用担心。

    第二日,方瑜就对老太太很严肃地讲了这事,说孩子还是养在父母身边最好。

    方老太太觉得孙子这是在忤逆她,拿话直接打她的脸。顿时就落了泪,开始絮叨她这些年来对这个家的劳苦功高。

    方瑜并没有否认老太太对这个家的贡献,只是人有两面,要用好抛坏。

    老太太一番唱念做打都没有用。

    方瑜早已聊想到老太太的如此作派,他一早就把所有人都赶出了这个院子,又派方美臻在外面守着。

    方瑜早已不是吴下阿蒙,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加,他的手段也雷厉风行起来。

    他把老太太的心思拿出来仔细分析一遍。老太太抵死不认,只犟嘴讲她的道理,说她的好心。

    “你就是我这个老太太教养出来的探花郎。”老太太很有气势地说:“顺成由我这个曾祖母养着才是正理儿,你把这事拿到皇帝跟前说也是我有理!”

    “奶奶,您其实不用想这么多做这么多。”

    方瑜四平八稳地说:“您对我的好,孙儿都记在心里呢。我以后一直都会孝敬您、荣养您,这点我向您保证。只是这个家现在应该是我当家拿主意了,毕竟您并不了解京城的大事,容易出纰漏。”

    “如果您能支持我、理解我、配合我,孙儿就省心不少,咱们祖孙俩也会更亲近。”

    “人要服老。奶奶您好好保养身子,别多操心,凡事都有我和婉儿替您办呢。孙儿还想奉养您过上八十大寿呢。”

    方老太太捂着心口,震惊地看着她从小养大的孙子,感绝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背叛。

    作者有话说:

    我昨晚更了四千字呢,今天又早早来更新!咳咳,我是不是超厉害呢?

    边边汪汪叫道:想喝营养液。

    话说,我下次再也不要忘记申请榜单了,我的收藏,嘤嘤嘤,原地踏步,甚至还有下降的趋势,呜呜呜……

    第127章 激流勇退

    方瑜和老太太把道理都讲完, 也不再火上浇油,起身行礼告退。

    走出老太太的院子,就看到方美臻像小时候那样坐在门槛上望天。

    方瑜坐到龙凤胎妹妹身边, 和她一起望天。

    “你和奶奶这样说话, 奶奶心里肯定怨上嫂子了。”方美臻转头对她亲哥讲:“要是还在咱们村里, 我嫂子肯定会被逼到跳井的。”

    方瑜笑了,知道妹妹再说他这个当哥的这样做不靠谱。还有就是,在替嫂子打抱不平。

    他很喜欢这样的小八妹妹,轻快地解释道:“这是京城,不是凌河村了。我努力读书, 就是为了把咱们家拽出原来的生存规则。咱们家老太太不是钻牛角尖的人,她还在气头上, 等缓上一段时间多想想, 就不会再和我作对了。”

    方美臻叹了口气,也松了口气。“因为你才是家里最厉害的人了。也多亏了你不像咱爹那样孝顺,要不然, 哼,这个家还有的闹呢。”

    “有时候我真是想不明白, 日子都这样好了, 咱们家人还有什么好不知足的。”

    “咱们奶奶一个,咱们爹又算一个, 没事就要找事,怎么的也不知足。”

    方美臻的成长路上充满着变化。

    先是个普通的乡下小丫头, 后来识字读书, 紧接着搬到县城, 又逐步成了秀才的妹妹、县太爷女婿的妹妹和举人的妹妹, 一直到进京变成探花郎的妹妹。

    要不是她聪明又乐观, 真的不好适应这些变化呢。

    方瑜听出了美臻对至亲家人的失望,尤其是他们的母亲去世后,对美臻这个大姑娘的打击很大。

    只是之前方瑜一直很忙,又有了自己的小家,对妹妹的关心和照顾并不全面。

    方瑜拍拍妹妹的背,想安慰她:“咱们奶奶还算很好的了。至于咱们的爹,他就是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了,不能对他有太高的要求。”

    “我知道。”方美臻的失落一闪即逝,她乐观地说:“人都这样。只要我不变成这样就行啦!还有你,也不要变成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