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玄幻小说 - 勉强科举日常在线阅读 - 勉强科举日常 第92节

勉强科举日常 第92节

    群青满脸灿烂笑, 离远初就对方大画家招手道:“方大人妙手丹青啊,您的新画陛下昨晚赏了半宿!原本陛下昨晚都想连夜传召您进宫谈画,但又顾虑到您刚完成大作必定疲乏劳累,所以才忍到现在。”

    “陛下一早起来就想起大人您了!说要和您一起用早膳呢!大人快去收拾一下,即刻进宫吧。”

    方瑜这时也顾不上和群青寒暄, 就叫冯婉招呼他。冯婉立刻接手,笑着请御前太监入座用茶。

    方瑜快速换上官袍, 对镜检查好仪表, 就快步出来跟着群青入宫了。

    冯婉送到家门口,看着一行人离去的背影,既骄傲又担心。

    和熙帝身穿舒适的便服, 驻足于画卷前,感觉心旷神怡。

    终于等到画家本人出现, 和熙帝迎上前扶起方瑜, 亲切地笑道:“璟画啊,朕果然没有看错!爱卿才华在胸, 只待时光。”

    方瑜立刻谢过皇帝称赞,又谦虚地捧起大领导:“臣原来也只是个光会读书的学生, 承蒙陛下的慧眼和教导, 微臣才得以潜心学画、不负圣恩。”

    这个回答直击画痴皇帝的内心独白, 和熙帝使劲点头, 觉得他果然是个伯乐。

    和熙帝携着方瑜的手, 富有感情地关怀道:“朕这么早就传召你进来,想来爱卿你也没用早膳呢吧。快,和朕边吃边谈,好好说说你作画时的想法和感情。”

    方瑜几乎承受不住一国之主的热情,时刻谨记着礼仪尊卑,将姿态放得很低。

    这顿御膳用了很久,方瑜几乎没怎么吃,以全副心神来陪皇帝的谈话。

    和熙帝聊得尽兴,扶掌叹道:“这么说来,爱卿的画作是根据家中女眷写出的话本故事来绘制的。爱卿才华出众,爱卿家人中也有不凡之辈。”

    方瑜拱手谢道:“微臣替家人谢过陛下称赞。”

    和熙帝对于优秀画作的一切都很好奇,继续往下问:“那这话本故事呢,爱卿没有一起带进宫来吗?朕仔细读上一遍。”

    方瑜灵机一动,突然有了个主意,笑道:“说起来这话本说的都是后宅女眷间的故事,以陛下的广博见识可能会觉得乏味 ,不如让臣弄个新意,为陛下排演一场图文共赏会。”

    和熙帝最爱新奇事物,立刻答应下来,又吩咐群青配合方瑜爱卿的排演。

    方瑜退下后,和群青说了他的设想和所需,群青记好立刻派人筹备,誓要讲这讨巧事办好。

    原来方瑜是想起大概在维多利亚时代英国剧场里的讲故事形式。

    那时候有的小剧院会提前准备好巨大的背景画布,一边展开画卷,一边有人旁白讲故事,就像看图讲故事,成本低又能吸引观众,类似最初级的电影。

    群青立马选出十多个声音好听又识文断字的女官。方瑜从家里拿来印好的话本,领着选出来的女官们熟读故事。

    之后就是练习,让女官们几个一组进行分角色朗读。方瑜和群青挑选出适当人选,组成正式演出小组,指导练习。

    方瑜又借出现在由皇帝私藏的《庸俗故事图》,再从落选的女官中挑选出最老成持重的几个,让她们配合着朗读的剧情徐徐展开画卷。

    方瑜又请群青公公叫来最优秀的歌姬和乐工,歌唱开头结尾处的诗词。

    为了营造更好的效果,方瑜还学现代电视剧的套路,为主角三姐妹各自量身创作了小令并配乐,到时候在主角重要剧情时轻声慢唱。

    就这样紧赶着筹备排练了五日,卫朝的首场图文共赏会在赏心阁正式上演。

    上午阳光正好时,皇帝带着皇后、太子、宁平公主和晋王一同出席。

    歌声起,画卷开,旁白交待背景,各角色依次出场。

    方瑜和群青一直在旁边紧盯着,生怕出现一点错。

    半个时辰后,排演出来的前十回顺利落幕,天底下最尊贵的一家子还徜徉在剧情里不舍回神。

    最后还是和熙帝先开口说:“赏!所有人都赏!”

    “璟画爱卿!”和熙帝看向策划人,笑着说:“爱卿总能给朕带来惊喜。朕该怎么赏你才好呢?”

    方瑜赶紧说官话套话,各种谦虚。

    张皇后早就听说过方瑜的大名,她顺着皇帝的心意,适时凑趣道:“听说方大人是宣北人,想来在京城这边也没有什么田产,陛下不如赏些实在的。”

    “皇后说得极是。”和熙帝向来很呵护他喜爱的画家,大手一挥,就赏给方瑜京郊的二十亩良田。

    京郊的田地,这是捧着大把银子都买不到的好东西,全都握在王公权臣的手里。

    方瑜大喜过望,连忙叩谢皇帝皇后,脑袋发飘。

    这就好比,你平白在首都六环外有了一块地皮。

    多么值钱!

    和熙帝又勉励方瑜,让方瑜快些把后十回排演出来,他们这家人还等着看呢。

    新得了京郊地皮的方瑜干劲十足,立刻着手准备。

    方瑜从宫里出来回到家后,就开始拍着大腿咯咯笑。等大笑过后,他又微笑着扑进书房,又开心地写出了一首长调。

    这长调中的词句婉转悱恻,用情至真,足见这二十亩京郊良田对“穷人”作者的激励作用。

    方瑜和群青又准备了五天,皇帝一家人迫不及待地观看完下半场演出,完事之后又是许多赏赐。

    与此同时,这个图文共赏会也在宫里宫外传开了。

    大家都好奇天家赞誉过的话本故事。一时间美臻写出来的《庸俗姻缘录》都卖疯了!

    不得不说,在皇权社会,皇帝就是这块陆地上的最强顶流。

    京城的官宦人家都在讨论这个话本。眼下要是哪个公侯府里没有一本《庸俗姻缘录》,简直都不好意思出门交际。

    只是这话本数量少,本就是方瑜家的小作坊印的,没想过能卖出这么多。

    方瑜人在官场,和他打招呼要书的人是络绎不绝。方瑜也不好得罪他们,只能让家里的小作坊日夜不停地印刷,然后按照地位高低排序送给这些要书的人家。

    甚至还有高位妃嫔和皇室宗亲去皇帝皇后处问这新戏。

    这些人面子够大,皇帝安排了一场新戏,忍痛再次借出他心爱的画。

    好画必须要好好珍藏。

    和熙帝这个爱画人自然不肯把画拿出来给别人瞎看,只此一场,其余不够身份的人也就只能听说这新戏的盛况了。

    于是乎,有没有看过这场戏,也成为了权贵们宫里宫外地位的象征。

    平宁城中,方家也再次沸腾起来。

    院试出榜,程彦之高居榜首。

    集县试、府试、院试三案首于一身,程彦之以十六虚龄达成“小三元”,一时间风头无两。

    方家前有翰林宠臣方璟画,现在又出了个如此年少的英才,家族前途不可限量。

    旁人都懂的事情,方家女婿刘勤书又怎会不清楚。

    刘勤书现在十分“乖巧”,只一心对妻子好,又常去方老太太跟前孝顺,把通房和庶出女儿都忘在了脑后。

    还是宜佳心善,常常会照顾家里的庶女,生怕家里的奴仆会看人下菜碟,再苛责了这两个可怜的女孩。

    刘勤书发现后,真心觉得妻子很好。妻子能不依仗娘家的威势辖制他,嫁给他后一如既往的和顺懂事,当真是人间难寻的贤妻。

    刘勤书这辈子都会记得妻子的好处,必定不会负她。

    刘勤书还在心里想:方家老太太当真是多虑了,他是个读书明理的君子,肯定不会干那种宠妻灭妻的糊涂混账事。方家老太太的那顿骂好没道理,不过为了贤惠的妻子他愿意受这委屈。

    老太太如今正高兴着,才没功夫管刘勤书这个孙女婿。

    “彦儿啊,太奶奶的好曾孙!”老太太搂住这宝贝曾孙,生怕再被别人抢走。“你可真给太奶奶争气,也不枉你娘为了辛苦地织布抄书赚钱谋生了。”

    程彦之一手牵着太奶奶,一手牵着母亲,强忍住男儿泪。“娘,您辛苦了!太奶奶,您也辛苦了!孩儿能有今日,全靠太奶奶和娘的养育之恩。”

    宜文也在旁边摸着儿子的头,喜极而泣:“我不辛苦,娘一点也不辛苦。彦儿这么有出息,花儿也懂事孝顺,娘再苦再累也高兴啊!还有你太奶奶和小舅舅在,就算是程家苛待我们母子,我们娘俩在这世上也能有立锥之地。”

    说到这里娘仨个忍不住抱头痛哭,还不忘互相安慰彼此。

    就这样热闹了半个月,程彦之才算是安定下心神,又开始了正常的学习生活,准备明年的乡试。

    老太太想起方瑜之前考乡试的情形,心里忍不住担忧。可惜她也帮不上什么忙,只能多关心照顾彦儿的起居饮食。

    作者有话说:

    累了累了。

    博美拍桌:月末啦,营养液呢,打……打劫!汪汪!

    第136章 死鸭子嘴硬

    方家这般热闹和忙碌, 刘勤书这个方家女婿自然也要过去帮忙了。

    刘勤书的上司还特意和他打听了程彦之的家事,透露出一点想结亲的意思。

    刘勤书笑着说了场面话。他可知道老太太和二姨姐的打算,根本就没打算在这会儿给程彦之娶亲。

    要他看也应该如此。程彦之年少有为, 二十岁之前就应该拼着学业事业, 等到有了出息再想娶媳妇的事。

    等到帮着方家张罗完这场热闹, 刘勤书才有了闲心,去外面酒楼吃饭应酬,又叫了有名的歌姬来作陪。

    散场离开时,正巧碰上刚出来的方瑾,刘勤书亲热地打招呼。方瑾一见是刘勤书, 就拉住他非要一起吃酒。

    原来方瑾收到了小鱼弟弟询问宜佳姐和勤书师兄婚姻状况的信,原本就打算要找刘勤书聊聊。

    现在碰上了也省了他的事。

    方瑾为人机灵, 知道这事不能硬聊, 就先从自己谈起,和刘勤书抱怨他家里那点小事。

    刘勤书听了就要劝啊,毕竟是嫡亲的师兄弟, 又是实在亲戚,他不能像对付外人那样敷衍。

    方瑾心里也正为难呢。

    他爷爷是刘秀才的师父, 刘秀才又是他的师父, 他和刘勤书的关系比亲兄弟也差不了多少。

    可现在小鱼对刘勤书有了不满,觉得自家姐姐受了委屈, 方瑾就不能不管。

    方瑾半真半假地抱怨起了他媳妇的娘家:“到底是商户,比不得正经人家, 满脑袋里就想着钱, 家里的规矩也是乱。现在看咱们家又厉害了, 就想着多占些好处, 还想着把他家的嫡长孙女说给我长子, 说亲上加亲呢。被我拒了后,梁家又有了新想法,看咱们家彦之前途好,就想牵线把姻亲家的一个女儿许给彦之当二房。”

    “你说说,这事不是瞎胡闹嘛!哪个正经人家会在少爷成亲前先纳个二房的。这不是诚心想耽误咱们家彦之外甥的好姻缘嘛!”

    刘勤书说:“你态度强硬一些,再把弟妹管好,你岳家也没有办法。”

    刘勤书对这种事很有感触,真心劝道:“我那两个舅舅不也是如此,一看我当上官了就想拉关系,让我娶表妹做二房三房。吴家的便宜舅舅我就不说什么了,到底是和我没血缘关系。可我亲舅舅呢,也是颇多私心。唉,这种事我也就能和你说说了!”

    方瑾听到这里,目光灼灼:“哎呦,什么时候的事,我怎么没听四姐说过这事!咳,你可没搭理这事吧?”

    刘勤书给这个小舅子倒了杯酒,笑着解释:“这种事怎么能让你四姐操心,我就直接处置好了。小瑾啊,你还不了解你师哥我嘛!我根本就不会在家里纳妾的。”

    方瑾嬉笑道:“你是不正经纳妾,但你家里不也有几个红颜知己嘛。要不然我二奶奶怎么会发现多出了两个没有血缘的曾孙女呢。”

    刘勤书身上的酒意散了大半,头脑立刻警醒起来,发觉出方瑾这次谈话的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