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玄幻小说 - 勉强科举日常在线阅读 - 勉强科举日常 第109节

勉强科举日常 第109节

    方瑜想要扶起这吓坏了的大小伙子,都扶不起来,宴二郎就要跪着。

    他陈情道:“九小姐是大人您的妹妹,又是识文断字的,合该配一个有功名的富家少爷。小人啥也不是,怎么能辱没大人您家的门第呢。”

    方瑜看着宴二郎脸上天崩地裂的表情,才发现他们兄妹的想法在古代是有多么的离经叛道。

    方瑜先让宴二郎缓缓,然后出去派人把当事者乐妍叫了过来。

    乐妍没一会儿功夫就过来了,进了书房就看到她的丈夫人选在地上跪着,面色古怪地说:“喂,小子,你难道不乐意和本小姐成亲吗?”

    “不,不是的!九小姐您听我说。”宴二郎红着脸把刚才的话说一遍,把他配不上九小姐的事实摆出来。

    方瑜见宴二郎这可怜的小模样,就把话接了过去,对乐妍讲清楚这其中的原委。

    乐妍听自家哥哥说完经过,脸色更怪了,她叉腰道:“宴家要报恩,命是我们家的,改姓也乐意,怎么一听说要和我成亲就吓成这样了。”

    “喂,姓宴的,你把话给我说清楚喽!”乐妍使劲拍着桌子,然后又冲到那木头身前,拽着宴二郎的衣领各种摇。

    宴二郎不敢反抗主家小姐,更不敢碰九小姐揪他衣领子的纤纤玉手。他要是不动的话,九小姐肯定是摇不动的,还容易累着摔着。所以,宴二郎只能顺着九小姐手上的力气来回摇摆。

    书房里的这一幕,就好像那霸道衙内调戏小娘子。我们的霸道小姐方乐妍正在强抢良家少男。

    霸道小姐还显得贼有道理,她说:“你要报恩,我要娶个丈夫,有什么可不配的。我说行就行,不行也行!”

    “我是主家,我说配就行。你敢说不行吗?”乐妍开始改揪宴二郎的耳朵了。

    宴二郎歪头忍痛,还要告饶:“小的不敢,您说得都对,都对。”

    乐妍松开宴二郎的耳朵,抱着胳膊傲娇道:“这不就成了嘛。你嫁我娶,以后你要守本小姐说的三从四德,好好做我的丈夫,替我孝顺父女,照顾孩子,嫁我随我,当好本小姐的贤内助。”

    作者有话说:

    哈哈哈,突然好喜欢这对哦。

    第161章 我和她

    方乐妍的婚事就这么定了下来。

    宴家上下都是战战兢兢, 一切按照主家大人的意思来。

    宴二郎如今也有了个大名,是方瑜为他取的,唤作宴平。方瑜还替宴平请了先生, 专门教他。

    宴平在家时跟着父亲识过几十个字, 不算睁眼瞎, 后来进了方府就听他姐的话努力跟着学认字写字,在普通小老百姓里也算得上是“有文化”的厉害人了。

    现在,九小姐给他下了令,让他在练好功夫的同时,还要努力加紧学习, 争取在三年内考出来童生的功名。

    九小姐是这么对他说的:“我们家姐妹的丈夫最次也要是个童生,普通一点的就是个秀才, 好一点的就是举人。你看起来还是很聪明的样子, 我相信你可以好好用功,有一番作为的。”

    宴平回想起九小姐和他说这些话的那天,只能记起天很蓝, 云很美,在梧桐树下, 九小姐闪亮地笑着。

    他的心好烫, 不知为何,只要一想起九小姐, 他就要捂住砰砰乱跳的胸口。

    乐妍还和往常一样生活。

    早上起来被哥哥追着跑圈,喝养生茶, 用玫瑰汁子兑温水泡水, 再用香膏敷手。

    对镜描眉勾唇贴黄花, 然后去哥哥嫂嫂的院子吃顿团圆的早餐, 一家子说说笑笑。

    上午时, 乐妍会陪着侄女侄子一起学习,她也要练字,她哥会检查的。写完后,她会看点闲书,用些茶点。

    等小辈们做完功课,乐妍还会陪着他们去游乐院疯玩一阵儿。每到这时候,她八姐和她嫂子也会过来,看着院子里活泼又健壮的孩子来回奔跑跳跃,比什么美景都稀罕。

    等吃过午饭,乐妍才会乘着马车去剧院,常常还会带上安成,佑成如今大了也乐意跟着她们出来逛。

    剧院的事情大体上不会出错,但小问题却层出不穷。乐妍处理这些小事得心应手,她极喜欢守在剧院里。她哥常笑着说她是个“工作狂”。

    她哥总是这样,嘴里没事就冒出一些古里古怪的词。

    皇宫里,张皇后犯了旧疾,已经在病榻上缠绵足有大半个月了。

    和熙帝同发妻的感情很好,见皇后病容憔悴,他也是心中担忧,多次召御医询问皇后的病情。

    太子、宁平公主和晋王身为儿女,自然更是担忧母后的凤体,日夜守在病榻前侍疾。

    等到凉爽的秋日吹过,皇后的病情还没见好。待迈入寒冷萧索的冬季,皇后娘娘病势汹汹,眼见着成了重病候,御医们也是束手无策。

    日也躺,夜也睡,张皇后感觉浑身上下的骨头都要酥了,头脑也是十分昏沉。她便下令,不许御医再开安神的药汤,她不想成日里浑浑噩噩。

    白天时,她靠在软枕和宫女身上半坐着,看着背景油画布,听几个女官分角色朗读最新一期的《玄幻门历险记》。

    无论谁生谁死,时间还是照常过的。

    在除旧迎新中,和熙九年准时到来。

    待挨到春天,张皇后的病情还不见好,她心里也有了数。

    “我听说,方大人会用油彩作画,颜色鲜艳,若是保存得当,可以几十年不褪色。方大人还经常给他家里的孩子画油彩画做纪念。”张皇后笑着对和熙帝说:“陛下,您让方大人进宫来给咱们一家多画几副油彩画吧。”

    和熙帝欲言又止地看向妻子,沉重地点头应下。

    就这样,方瑜头一次进入后宫,为天底下最尊贵的一家人作画。

    太子殿下还特意私下里找过方瑜,交待他要给皇后娘娘画得尽善尽美。

    方瑜心里是很尊敬张皇后的,同时也很感谢她。张皇后思想开明,十分支持他家姐妹写的话本故事,哪怕这些故事里藏着不少超前当下的思想。

    从春画到夏,方瑜一共画了十二幅。有几张是全家福,还有两张是皇后单独的画像,一张室内,一张的背景是在花园里。皇后还跟三个儿女分别单独合画留念。

    等到了秋天,张皇后病重,逝世。宫中,京城,丧钟大作。

    作者有话说:

    第162章 春风得意嘚瑟时

    和熙帝辍朝五日, 以表达他对发妻的哀思。

    宫中一片素白,皇子公主们为母后守孝,京城里也是禁了一段时间的宴饮娱乐。

    方家的启明星大剧院关门歇业休整, 美臻和方华这两位大作家也能趁机歇一歇。

    只不过, 美臻和冯婉这对姑嫂在家里很是真心地为张皇后哭了几场, 聚在一起念叨着往日里皇后的风姿、德行和恩惠。

    东宫里,太子殿下把亲生的妹妹和弟弟叫过来一起用膳。

    太子妃张罗了一餐精致清淡的素斋,说了两句得体的话,便适时退了出来,留人家亲兄弟姐妹叙话。

    这三位人中龙凤都清减了不少, 太子身为长兄,哪怕还沉浸在丧母之痛中, 也没忘了关怀弟妹。

    “用膳吧。哪怕茶饭不思, 也要吃下正常的一餐饭量。要不然身体受不了,会得病的。我们身为人子,最大的孝敬就是保护好父母恩赐的身体。”

    太子以身作则, 首先拿起白瓷勺,喝粥。

    宁平公主和晋王领了长兄的教, 也红着眼眶, 姿态认真地喝下温粥。

    宣北,宣义城, 桂香沁人心脾。

    立志要完成祖父遗愿的方瑾考过今年的乡试,带着家丁正挤在人群里, 等着看桂榜。

    方瑾心里乱跳, 既期盼又害怕, 比洞房花烛那晚还躁动不安。

    他和几个素来学问好的秀才对了答案, 总感觉这次他考得不错, 可又实在是怕感觉错了,心里揪着吊着。

    顺着榜首一路看下去,前十名没有,前二十五名还是没有。

    方瑾下意识地抚着胸口,喘着粗气,继续往下看。

    终于,在第三十六位上,看到了方瑾两个大字。

    三十出头的方瑾,过几年长子都要娶亲生子做祖父的年纪了,才终于考上举人。

    方瑾用长袖遮住脸,偷偷落泪,在心里说:“爷爷,孙儿总算没有辜负您的教导。”

    这时,方瑜在省城已经置下了产业和宅院,方瑾和方瑜比亲兄弟还亲,他来到省城自然是住在方瑜的大宅子里。

    这次他提前半年过来,还带上了嫡出的儿女,也让他们来省城多长见识。

    方婵娟和三个哥哥一起等在离放榜处不远的茶馆雅间里,从二楼的窗子往下望。

    等看到他们家下人都喜气洋洋地围在父亲身边,他们才放下心来,也喜气洋洋起来,快步下楼迎了过去。

    方瑾涨红着脸,脚步飘忽地接受着周围人的道喜。等走出了人群,他才看到四个儿女。

    “不是让你们在家等着嘛,怎么还偷跑出来了?这里人乱糟糟的,也不怕被冲撞到了。”方瑾笑着摸摸几个孩子的头,心里很受用孩子们的孝心。

    之前方瑾不让儿女们跟来,是因为怕他自己失态,在儿女跟前丢了做父亲的颜面。现在,他夙愿得偿,正是春风得意时,自然乐意带着儿女们见证他人生中最荣耀的时刻了。

    长子方良成带着弟妹一起向父亲行礼恭贺,方瑾这下是喜上加喜,简直都要找不着北了。

    还是方婵娟管家有经验,特意让小厮赶紧去郑源伯父府上报喜。

    等回到省城方宅,方瑾特意站在大门前看下人们放完好几挂鞭炮,然后就给家里所有人都放了赏。

    这时郑夫人也带着家人上门道喜,附近的邻居也有听说方家喜事的,虽然不大熟,也派管家过来贺了贺。

    当晚,方瑾和郑源师兄一醉方休,喝得十分尽兴。

    待到第二日,方瑾还没从宿醉里完全清醒过来,就有不少人过来连祝贺带送礼,顺道旁敲侧击地问方瑾有没有续娶的意愿。

    方瑾一听到这,头脑立刻就灵光起来,心里的算盘也扒拉开了。

    他肯定是要续娶的,只是这次他不想再草草结亲,一定要娶个官家小姐,毕竟他中举后肯定是要出仕做官的。

    这是小鱼和他去年就商量好的事了。只要他这边能中举,方瑜和他的老丈人就能给他在府城活动出来一个小官当,这几年里多刷点好政绩,到时候再往上慢慢升。

    方瑾对着前来探听他口风的人含糊其辞,只是叹气说对发妻的感情,又说怕委屈了几个好孩子,端得是一派情深慈父的人设。

    就这样,方瑾在省城应酬了一月有余,终于看好了一家姑娘,托郑夫人替他相看,家世性格模样都没什么可挑的,才最后敲定了婚事。

    方瑾的新岳家往上数几代都在省城经营,先是地主,后头出了个秀才做了书吏,再后来又有人中举当了官,在省城根子深人脉广。

    虽说这连家没什么大官,但他们家几代下来姻亲盘根错节,想在省城办什么事都能找到人来操作,实在是很有一些势力了。

    方瑾就是看重了这一点。他知道小鱼弟弟的发展规划,自然也想替方家出一份力。娶了连家族长的嫡出姑娘,以后方家在省城的生意也能更容易做了。

    连家七娘年方十五,父母就作主将她说给了一位举人老爷。

    虽然是嫁出去做填房的,要嫁得丈夫也比她大了许多,差出来的年纪几乎都能当她的爹了,但家里人还是说连七娘的福气好,寻了个如意郎君。

    连七娘性格温顺,听家人说得多了,也开始觉得她命好能当个正经官太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