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玄幻小说 - 勉强科举日常在线阅读 - 勉强科举日常 第111节

勉强科举日常 第111节

    其实,最开始时方瑾长子的名字是大爷爷提前定好的, 就叫方良。只是后来方瑾见堂弟家的孩子都叫什么成的, 他就顺着堂弟家的孩子来, 把方良改成方良成。

    到了女儿这里, 原先的方瑾还很“重男轻女”, 就都是顺口起的,并没有顺着儿子们的名字来。

    等做父亲的时间长了,方瑾这边也追求到功名利禄有了空闲后,他才开始费心思疼爱起嫡亲女儿来。

    腊月里,连七娘从省城嫁到府城来。一路的颠簸,进了--------------/依一y华/夫家的大门又没安心修养的时间,连七娘的下巴尖尖,脸上瘦得都没有半点肉了。

    方瑾对新婚小妻子很是严厉,半点温存都没有,直接把连家陪送过来的人口都送到城外的庄子上去,只给连七娘身边留下了两个陪嫁丫鬟。

    平时还拿出教学生的派头来,方瑾勒令让小妻子每天抄写女则女诫,管家的权力也不给,过年时也不许她出来见人,半点体面都不给正院留。

    方雅成见父亲这样对小继母,心里也有几分寒凉,更多的是对未来的担忧。

    物伤其类,雅成是读了书的小姐,眼光并不狭隘。哪怕是明媒正娶的女人,丈夫也可以这般苛待,她身为未嫁的女儿家,怎么能不哀伤呢?

    她把这点心思说给长兄听,长兄却笑着说她爱瞎想,父亲这般做法都是为了他们这些儿女好,他们更应该对父亲的爱护感激涕零。

    和熙十年如约而至。

    连七娘的处境依旧没有好转,几乎是被幽禁在了正院里,方瑾只是隔几日去她那里坐一坐说说话。

    相反的是,原来最不受方瑾待见的小梁氏却得了宠爱,方瑾十日里有七晚都歇在二房这边,府里的下人都对二房夫人巴结起来。

    等到了二月时,方宜佳收拾好行囊,带着自家的金桂、思贤和思学,再带上堂弟家的武成、建成和雅成,外加上丫鬟家丁和镖局雇来的好手,一队人马浩浩荡荡往京城而去。

    京城方府,方明在亲自检查考篮,他后日便要进贡院里参加会试了。

    方瑜正巧沐休,就特意找侄子谈心,嘱咐方明这两日要多休息适当运动,每日最好就学三个时辰,千万别超过四个时辰。

    “功夫下在平时,临考试前最重要的就是放松了。”方瑜笑着对侄子说:“练个字,读读邸报,再温温书,也就尽够了。”

    方明最听小舅舅的话了,原本鼓噪的心绪也开始平和下来,就这么保持到了会试结束。

    忙过侄子会试的大事,冯婉就开始准备起迎接四姑姐的屋舍和人手。怕孩子们住不开,冯婉特意准备了两个相邻的院子,又派人细细打扫收拾一番。

    到了三月中旬,宜佳他们还没到,方瑜先忙了起来。

    原来是和熙帝终于从丧妻的悲伤中走了出来,见着草长莺飞、生机勃勃的景致不由得心向往之,就带着新宠去了京郊的行宫。

    行宫山水好。这时候肯定就少不了皇帝喜爱的侍画宠臣了。

    方璟画,作为和熙帝最喜爱的当朝画家,肯定是要时时陪伴在皇驾身侧。

    等宜佳这队人终于慢悠悠地走到京城,已经是三月末上的事了。

    冯婉、宜文、美臻和乐妍都迎了出来,一家子姑嫂姐妹喜气盈盈地携手往正院言欢语乐。

    自打冯婉随着丈夫离开县城赴任,一晃眼也过去快十年了。

    宜佳和冯婉、乐妍一直未曾相见,如今才得重逢,自然是要执手相看泪眼。

    作者有话说:

    嘤嘤嘤,我嘴唇肿了个大包,上火了。

    第165章 传说中的榜下捉婿

    行宫中, 方瑜和几个近臣陪着皇帝赏了一个下午的画,才从御前退出来,就顶头碰到了太子殿下。

    太子殿下向来儒雅宽仁, 看到方瑜这几个翰林官向他行礼, 也站住了脚, 寒暄一二。

    尤其是对着他父皇最喜欢的画家方探花,太子一见到方瑜便想起了他母后,心底不由得伤感又柔软。可作为这天下的储君,他还要装出沉稳从容的姿态。

    方瑜这几个大臣自然是小心恭敬地送走太子殿下,而后出了行宫侧门, 各回各家。

    太子周恒把思绪拉回来,端方地站在皇帝的寝宫外, 等候皇父的传见。

    和熙帝刚刚饮过酒, 正是困乏的时候,他让丹青把太子引到内殿来,半靠在榻上与太子说话。

    也就说了一盏茶的功夫, 和熙帝便打发走了太子。

    周恒从内殿出来,在走廊里忽然闻到半缕淡而雅的伽南香气。一定是他父皇的妃嫔经过时留下来的。

    出了皇帝寝殿, 周恒问随侍的左右, 皇帝传了哪位妃子伴驾。

    太子的贴身太监云鹤躬身回答:“启禀殿下,是贺美人。”

    贺美人。

    呵!

    这位贺美人是当朝贵妃的远房堂妹, 入后宫就是为了帮衬这位芳龄三十五的贵妃娘娘。

    周恒的面色没有丝毫变化,心中却顶着一块阴霾, 母后不过逝去半载, 这后宫里就有女人胆敢生出不臣之心。

    贺贵妃生了二皇子和三皇子, 养成的只有被封为赵王的三皇子。何贤妃膝下有庆和公主、庆安公主和封为齐王的五皇子。

    都是心大的。从前有他母后压着还好, 现在一个个的都开始敢作祸了。

    还有他的好父皇, 一直以来同母后伉俪情深的父皇。

    母后撒手不过三个月便开始流连后宫,不到半年就恢复了欢快如初的性子。

    现在更是频频对老三赵王和老五齐王加恩,丝毫不顾及他这个嫡长子的处境。

    方瑜回了家,正好赶上吃晚饭的时候。方瑜坐在主位上,和妻子、儿女、姐妹、子侄围着大圆桌热热闹闹地吃了一顿团圆饭。

    方瑜笑着问宜佳:“四姐,你这几天休息好了吗?今儿个去东市那边寻到合心意的物件了吗?”

    宜佳看着弟弟,柔声说:“我们这一路来得慢,也没怎么累着,早两天就歇过了乏。今天去东市逛得也很尽兴,京城繁华商铺多,想要什么都能买到最好的。”

    等吃过饭用完茶,大家围坐在一起说会儿话,方家人就按着养生习惯在院子里慢慢踱步。

    之后就是陪孩子的时间了。方瑜特意带着家里的孩子们一起去书房讲课学习,孩子们又是讨论又是动手实践,十分热闹。

    等到最后还要挨个进行口头问答考试,方瑜会随意抽问最近两个月讲过的知识,谁要是答得不好,就要被罚去外面青蛙跳二百个,谁也不例外。

    今晚的小倒霉蛋儿就是方明。

    方瑜这个做舅舅的见刚考完会试等成绩的孩子心急上火又失眠,便特意把孩子考“糊”了,罚孩子蛙跳,特别体贴地让孩子多累累身体。这样脑子就能少想些别的,孩子也就能睡个好觉了。

    方明老老实实地完成蛙跳,带着一身汗回房,洗完澡倒回床上就有了睡意,一觉悠到大天明。

    还别说,方瑜这个“靠谱”老舅的贴心照顾还真挺管用,就是方明这孩子也是倒霉催的,他晚上睡觉的姿势不够优美,居然把脖子睡落枕了。

    其实,方明的右大腿根上的肌肉也稍微有些拉伤了,他没好意思表现出来。

    这下方明可晨练不了了,他歪着脖子,右腿也不敢用力,尽量正常地走路去找小舅舅请假。

    好在落枕过了一阵子就缓了过来,可右大腿根的肌肉还继续疼了两天。

    又过了十来天,终于到了三年一度放榜的时候,方明这次没有太早过去守着,很稳得住气。

    等方明和全家人一起吃过早膳,才婉拒了他娘和妹妹的陪伴,一个人带上三个健壮家丁去了放榜的地方。

    那放榜的地方依旧是头巾翻飞,不远处的小河里依旧有穿着书生长袍的人挣扎几下再被救起。

    说话讨论声不绝于耳,里面还夹杂着哭声和笑声,一时间令人茫然四顾多徘徊踌躇。

    两个家丁在前开路,方明才挤到一半,就遇到了两个宣北考出来的举人。他们脸上沾着不知是汗还是水的东西,双眼无神,嘴上还勉力笑着说:“恭喜方明贤弟了,您考中了第一百五十五名,总算是跃上龙门,一偿夙愿了。”

    方明愣了一下,还是缓和下心情,与两位同乡客套一番,然后再往靠后这边的榜单挤过去,终于亲眼看到了他的大名。

    上面写到:程彦之,年二十一,宣北同宁府乐平县人士。

    方明确认两遍,耳边听着家丁的祝贺,既觉得欣喜又不大激动。

    怎么说呢,就是一种尘埃落定的感觉吧。还有不少淡淡的失落。

    在和舅舅一样的年纪里成了贡士,也算是年少成才,只可惜落在榜尾,与惊艳绝才的舅舅还是比不了。

    方明这厢还沉浸在复杂的思绪里,那边就有一伙人像猎狗似的发现了奇货可居的宝物,赶着朝方明围了过来。

    原来是榜下捉婿的豪富家奴仆,他们眼观八方耳听四路,一发现看榜的人群里有恭喜或大笑的声响就会寻着过去。

    方明身边跟着的家丁可不是吃素的,都是二十来岁正当年的棒小伙子,还跟着宴三娘学了几年的拳脚功夫。

    三个家丁护在自家少爷身旁,围了个结实的三角阵,愣是没让这七八个拿着绳子的捉婿人碰到方明的半丝衣角。

    家丁中领头的高声道:“我们家少爷的婚事自有长辈安排,各位还是另寻郎君吧。”

    这些前来捉婿的下人也有眉眼高低,看这家少爷衣饰大方,身边跟着的人虽不多,但都是训练有素的,也不敢再放肆,就拱手作礼道了声恼,转头去寻下一个能绑上的人选了。

    作者有话说:

    深夜放送,咕咕咕。

    第166章 忙到起飞

    方明这才从纷繁复杂的心绪中清醒过来, 后知后觉地看向热闹的人群,叹了口气,淡淡道:“都有赏, 先回府吧。”

    等方明回到舅舅家把好消息告诉完亲属, 冯婉立刻开始筹办起庆祝活动。

    管家拿出早就准备好的大红鞭炮, 挂在大门外开始噼里啪啦地响。几个厨娘也开始杀鸡宰鱼,整出好几桌席面硬菜。

    冯婉还特地派人去翰林院给方瑜传话,只可惜方瑜又被皇帝临时召去了行宫,直到天黑到家后才闻知了家中的大喜事。

    “这真是太好了!”方瑜乐得在屋里来回转圈踱步,哈哈大笑道:“我侄儿方明果然是个人才!”

    正巧这时方明听说舅舅回府了, 就赶过来给他请安。方瑜大步迎上去,拍着方明贤侄的肩膀, 欣喜之状溢于言表。

    自从看到榜单知道成绩后, 方明这心里头就是甜中带苦、喜中多忧,如今见舅舅这般高兴,他今天才头一次感受到纯粹的喜悦情绪。

    “舅舅, 侄儿终于能为咱们家出力出头了!以后侄儿会继续努力,争取为舅舅您多分担一些, 让咱们方家也成为高门显族。”

    方明回想起家里人对母亲和他这么多年的照顾和恩惠, 就感动不已。长辈的慈爱恩重如山,他这辈子怎么还也还不上啊。

    方瑜摸着侄子的脸, 也欣慰地笑道:“好好好!一大家子人同心同德,齐心齐力, 哪怕眼前有座泰山呢, 也是能挪走的。”

    方瑜又对宜文说:“二姐, 你这才总算是能放下心了。咱们家的孩子就是这么的有出息, 以后你也能安心地创作话本子了吧?”

    宜文气色红润, 心情舒畅地大笑道:“钱一句话都是虚的,你就在后一句话等着我呢。”

    几个人又说笑了几句,就开始提起正事。

    宜文对弟弟说:“方明在金榜下差点没被别人绑走做了新姑爷,还是咱们家的下人得力,才算是全头全尾地回来。我就想着要不要快点给孩子找一门合适的亲事,他也不小了,正是该娶妻生子的时候了。”

    方瑜也想到了这事,点头道:“是该给方明娶妻了。方明,你想娶个什么样的姑娘当妻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