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玄幻小说 - 勉强科举日常在线阅读 - 勉强科举日常 第120节

勉强科举日常 第120节

    作者有话说:

    太困了,我先睡了

    第182章

    曾大夫人在正院听公婆的训, 心里气得很,可又不能表现出来,只好低头装作认错的模样, 等公婆骂够了她才能从正院脱身。

    走在家里的石板路上, 曾大夫人沐浴在皎洁的月光中, 努力把心中的郁气都挥散了出去。

    她是个想得开的人,不想为他人的愚蠢气坏自己的身子。

    等回到大房的院落,曾大夫人打发丫鬟婆子守好院门,她对丈夫讲了今日的见闻,又把公婆的意思说了一遍。

    曾家大爷对于自家的老父老母也没办法, 只能嘱咐媳妇多哄哄老人家,在五弟妹跟前别提这些, 只说家里的好话。

    曾大夫人应了丈夫的话, 又装出为难的模样说:“我看五弟妹对咱们大房都挺好的,儒墨这孩子和我这个大伯母也肯亲近。五弟妹应该只是记恨了爹娘的苛待,可这也难办呢, 只要爹和娘还在当家,五弟妹就不会乐意主动和咱们家来往走动的。”

    曾大看看夫人, 不吱声, 也没办法说什么。

    方家和曾家的关系就这么僵持住了。府城的方家主事人是乐妍,她虽然不会特意针对曾家, 但也不会给曾家行方便。

    曾家原先借着方家的势在府城里的买卖多有便宜,平时也不用时常孝敬打点各处衙门小吏。如今忽然没了依仗, 恢复到普通待遇, 曾家人自然是觉得受了苛责, 心中多有抱怨和不忿。

    曾家大夫人依旧坚持往方府走动, 小心地维护着与佳慧母子的关系, 公婆就算是再找她麻烦她也忍着。

    终于等到冬天时,曾家老太爷得了风寒,而后又把病气过给了老太太,这二位现在只能卧床养病,家里家外的事都由大房夫妻说了算。

    曾大夫人派人请了府城名医,又特地买了最好的药材,在外做足了孝子贤媳的模样。私下里,她偷偷把抓来的药材换成太平方,给这两位不做好又拖后腿的老夫妻吃不治病也不害人的药,人不知鬼不觉。

    等过完年,拖到和熙十三年的春月里,曾家二老已经是出气多进气少的模样了,没隔几日,这两人相继离世。

    曾家大爷赶紧操办起父母的丧事,曾大夫人也是夫唱妇随,还特意亲自去方家请佳慧母子回来参加葬礼。

    佳慧知道事情轻重,也要顾及世人的议论,就带着几个孩子回曾家住了半个月,算是全了彼此的颜面。

    曾家大房夫妻趁着五房回来居住的机会,对佳慧和侄子侄女是各种的体贴照顾,只求方家能重新认下这门姻亲,继续为他们家提供优惠待遇。

    乐妍天天派人去曾家看望七姐,就怕曾家人再给她七姐气受。而且她还想念七姐,七姐现在已经是她的左膀右臂了,没有七姐帮她管事她真的好累啊!

    终于七姐回家了,乐妍赶紧把府城所有的账本、花名册和对牌都交给七姐,然后她开始着手搬家事宜。

    乐妍已经通过信件和哥哥商量过了,她可以去省城扩展新业务啦!

    乐妍点齐精兵强将,带着丈夫直奔省城而去。

    京城中,方瑜最近连着给乐妍写了十多天的长信,通通都用训练好的飞鸽送出去。方瑜知道乐妍的性子有些急,省城又与府城的情况不同,就想着多给乐妍提个醒。

    最近京城里的气氛是热烈带着一丝紧张,因为当朝天子的生辰快到了,前朝后宫数得着的人物都比着在皇帝跟前表现,尤其是太子和齐王、赵王。

    方瑜这个中立派的五品官原本是没有什么可值得关注的地方,不过本朝天子是个文艺中年人,他特意吩咐方瑜和吕冠连在他圣寿当天的庆典上作画献诗,方瑜身上的压力一下子就重了许多。

    庆典当天,席上座位的排序就很耐人寻味。当然了,皇帝下首第一尊贵的位置肯定是太子殿下的,其余的皇子就应该按齿序排位。结果呢,太子下首的位置被安排给了古答尔部前来送聘礼的使臣,赵王被排到了第三位。

    女眷那边的位次也出现了不同的调动。皇后不在,后宫就应该以贵妃为尊。结果不知是谁的安排,直接把庆宁公主排在了首位,贺贵妃只能屈居第二,而第二尊贵的何贤妃直接被排到了没有子嗣的德妃后面。

    能在圣寿庆典上混个坐席的主儿哪个不是人精子,现在看到这样的座次安排,一个个眼神乱飞,心里早就猜出不下八个版本的答案了。

    和熙帝笑呵呵地出现在众人面前,也不管底下人都怎么想。他在古答尔使臣面前表现出极其疼爱庆宁公主的样子,接着夸赞太子至诚至孝、有储君风范,然后又把东宫的嫡长孙叫到跟前搂着,对赵王和齐王送上来的寿礼只是看了一眼,没有什么评价。

    自从这次寿宴后,朝廷的风向又开始变了,太子一派春风得意,不用再像从前那样小心翼翼,而赵王和齐王那边却是秋风秋雨愁煞人,京城的官宦人家都不太爱搭理他们了。

    方瑜做完圣寿画,又听了最新的京城八卦,就开始潜心在家教孩子读书,顺成马上就要参加院试了。

    这次考试,冯婉不再担心顺成的身体了,只是提前和厨娘学做薄荷糖块,她亲手给儿子做糖,希望儿子吃了糖可以考得更好。

    顺成考院试依旧很顺利,成绩一出,还是榜首。

    小三元啊,十三岁少年郎的小三元啊!

    消息一出,方府的门槛没几天就被热闹的人群磨光了三分。

    冯婉最近收到的请柬都比往常多了三倍,各色的宴会上都有当家夫人向她打听方三郎的婚事。

    方瑜和冯婉早就商量好了,现在不应承这种试探。顺成的婚事晚点安排更好。

    方瑜现在还有别的要忙,他借着冯婉的名义,写了一本《育子论》,打算用自家的作坊印刷成册,然后搭着《教子论》一起放到剧院里去卖。

    方瑜在古代听说过不少的错误医学常识,尤其是在孕妇养胎生产这方面,越贫困的家庭就越容易出错。

    作者有话说:

    我家边边打喷嚏,喷了我一脸的口水……

    嘤嘤嘤,我不干净啦!人家需要营养液洗脸!

    第183章 徒劳无功的悲凉

    方瑜结合着他所知道的现代医学常识, 加上马郎中的古代中医知识,编出了一部古代版夫妻备孕怀孕指南。

    什么备孕时夫妻都不能喝酒啊,要给女性创造一个轻松宽泛的环境啊, 父母要经常给胎儿读书听啊, 还列出了产房卫生环境的具体执行准则, 以及产妇坐月子时相对科学宽松的标准。

    这两本书放在剧院一楼显眼处展示售卖,销量很少。

    方瑜能料到这种结果,他也不心急。

    皇宫里如今都在忙着筹备庆宁公主的出嫁事宜。

    和亲公主的嫁妆也代表着国朝的脸面。皇帝下旨让太子妃全权负责,各司各处不敢有丝毫懈怠。

    太子妃自然知道这事有多么的重要,太子也特意交待她要谨慎对待, 千万不要跌了东宫的面子。

    庆宁公主的陪嫁单子足有三本论语那么厚,其中不仅包括金银首饰、绫罗绸缎和古玩摆设, 还要有宫女、女官、太监、厨子、工匠和护卫跟着公主一同去胡地生活。

    随和亲公主离京可是一件苦差事, 一去就是一辈子,下人们都避之不及。可总要有人去的啊,不然公主谁去伺候啊。

    一时间, 人心惶惶,宫人们就怕被太子妃挑出来拨到庆宁公主身边。

    可惜, 这些人的挣扎注定是徒劳无功的。

    太子妃从名册中挑选出合适的人选, 都是年轻体壮能干的,还要出身清白, 家中有亲族在世的。

    这些人接到通知的那一刻都绝望了,可也不敢反抗, 只能强忍着悲痛认命。

    其中有一位年方二十的年轻女官, 心中不忿至极, 躲回住处与密友哭诉, 用嘶哑干涩的嗓音发誓:“朝廷逼我去那苦寒胡地, 抛家舍亲骨肉分离,一辈子再无相见余地。既如此,国恩已报,私怨难解,我必要在胡地安身立命,为国所患。”

    再哭诉抱怨也没用。

    到了正日子,庆宁公主身穿婚装被扶进了华丽的牢笼里,穿过京城,终此一生,再未见过故乡家人。

    和熙帝还让方瑜作画来记录这次和亲场面。方瑜先画了一稿,满纸的心酸凄凉,也许只有庆宁公主才能理解这画中的情感。

    这副画方瑜收藏了起来,又用气派排场把第二幅画填满,交给皇帝交差。

    秋冬交替时,方瑜收到了冯婉大哥的来信,冯晋告诉他一个消息,说淞县隔壁的清泉县有了一个县丞的空缺,并且那清泉县的知县年事已高,再过两年就到了告老还乡的年纪了。

    方瑜一知道这好消息立刻就精神了起来,他早就想替小瑾堂哥谋划升官,只是到底还要熬几年的资历,朝廷里的官位也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大家都争抢得厉害。

    方瑜开始在京里替方瑾活动,靠着这十来年在官场上积累的人脉,外加上一些礼物,终于在年前替方瑾跑来了一纸调书。

    方瑾收到堂弟的飞鸽传信,喜得都要在屋里飘起来了。哈哈哈,还是小鱼弟弟靠谱,他要升官发达啦!

    作者有话说:

    有点感冒,今天只有这么点啦,嘤嘤嘤。

    第184章 东宫之祸

    贺贵妃和赵王母子并不甘心蹉跎。

    京城里的日子还没消停几个月, 赵王那边就借着太子生辰宾客盈门的情况生事,让一个小内侍不经意间在皇帝跟前提了两嘴,引得皇帝多心。

    自从前年生了那场大病, 和熙帝就明显感觉到身子骨比从前虚弱不少, 心里怕极了, 脾气秉性也跟着变了许多。

    和熙帝原来是总揽朝政把着大方向,会主动将一些日常事务下放给太子处理,这样既能锻炼储君的政治素养,同时还能让他偷个懒。

    可现在的皇帝却是心思深沉,把手上的权力看得极重, 哪怕太子的权力已经被他收回了许多,他也是不放心的。

    贵妃母子的挑拨并没有即刻生效, 但怀疑的种子已然播撒进帝王的心底。

    下午时, 和熙帝没有像往常那样小憩歇息,反而卧在床上手里举着密探监视东宫动向的报告。

    “陛下,方仙长求见。”丹青在卧房外通传。

    “请进来吧。”和熙帝将手里的折子收进床头带锁的柜子里, 从床上起身坐进大圈椅。

    这个所谓的方仙长是个搞修仙炼丹的江湖骗子。因为他年轻时学过一点子医术,有些小病小痛的他也能做个药丸子治好, 长得又是慈眉善目, 再配上灵巧机辩的舌头,经过十几年的包装, 他终于混成了一代“大师”。

    说起来,他这个仙长炼出来的丹药还真不会害人。

    方仙长也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 怕自己随便配药炼丹会弄出人命, 他索性就一个人躲在屋子里假装炼丹。

    那些丸药其实就是用蜂蜜和上些人参、黄芪和丹参等补肾壮阳的药材, 再加上一些不知名的野菜野果汁泥弄成褐色的药丸子, 外面会弄点细细的金粉和珍珠粉做装饰, 到时候放进炉子里烤一会儿就出锅卖给别人吃。

    这位方仙长在卖药的同时还会劝各位大老爷们茹素节欲、心态平和、多行善事。

    大老爷们吃着温补无害的“仙丹”,再配合一段时间的健**活,竟然真感觉出他们的身体变好了。于是乎,他们就更信这位方仙长了。

    和熙帝也是入了这个“坑”,现在把卖药的方仙长奉为上宾。

    今日,和熙帝召来方仙长,是要问他的圣寿还有多少年。

    方仙长半辈子走南闯北,遇到过许多像皇帝这样的“顾客”,他应对的话术也是很熟练。

    “陛下乃真龙天子,身上有龙气环绕,老朽还是凡胎肉眼,实在是无法窥视您的命数福运。只是我方才观您面色比之前要红润许多,头上隐隐有祥瑞的紫气盘旋,一看就是福寿绵长的气象。”

    和熙帝听方仙长这么说,脸上就不免带出笑意,心里头也信了六七分。

    和熙帝又问方仙长延年益寿的法子,方仙长沉吟片刻,又编出一番养生道理,把皇帝哄了过去。

    随后,方仙长又在不经意间说皇帝命里还有两子,这可把六年来未再得过孩子的皇帝给喜得不行。

    方仙长从皇宫出来,一个人进屋把湿透了的内衫给脱下来,走到床下把里面藏着的一箱子奇珍异宝再拿出来赏玩一番。

    原来这位方仙长已经被齐王给收买了。他今天说这一句话,就价值千金。